搭建“大舞台”建功新时代

——我市加强“四项建设”推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侧记

2024年03月26日 政治 文章字数:3291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穆涛


  一批批市场认可度高、具有鲜明特色的退役军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一个个思想过硬、作风优良的退役军人在各行业崭露头角、茁壮成长,成为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近年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积极探索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新举措新途径,不断加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保障体系、服务机制、承载平台、创效阵地建设,优化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环境,鼓励退役军人自主创业、引导创业带动就业,激发了广大退役军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更好创造社会价值、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成效显著。
  

加强保障体系建设
夯实就业创业基础


  针对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动担当作为,加快高效能领导体系、多维度帮扶体系、专业化指导体系、全方位教培体系、立体化联动体系“五个体系”建设,整合力量资源,为广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协调市财政、人社、税务等13部门印发《汉中市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分工,着力打通堵点、破解难题。成立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专司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同时,引导退役军人成立市、县两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协会5个,立足于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取长补短、相互扶持,携手发展壮大。
  依托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信息系统,建立就业创业台账,并实行动态更新管理,确保退役军人有帮扶需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就有帮困纾难行动。联合市税务局印发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税收优惠政策,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的,自登记当月起,3年内按政策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提升退役军人自主创业信心。截至目前,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实名制登记就业占比97.7%。
  联合市人社、科协和有关高校,组织动员创业经验丰富、关爱退役军人、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专家学者等120人,组成市、县(区)两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导师团,为退役军人在职业规划、创业指导、吸纳就业等方面提供专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去年以来,4次组织导师团深入一线为退役军人创办企业进行指导服务。
  与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等9家院校、教培机构签订委托培训协议,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名校建立联系,形成集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培训、高级研修于一体的教育培训体系,涵盖初创行业认知、实践拓展提升、高精特专发展规划等就业创业各方面全过程,为广大退役军人提高就业创业素能和产品竞争力提供智力支撑。
  在税务大厅建立“退役军人之家”,为退役军人开辟“绿色通道”“涉军服务咨询台”,提供“一窗通办”服务。去年以来,共为44名退役军人及企业减免税收1078.9万元。同时,加强与企业对接沟通,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格局,为退役军人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
  

加强服务机制建设
提升就业创业质效


  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只有守正创新、提质增效,才能做到从“有”到“优”跨越发展。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建立机制、规范运行中持续探索改进,进一步强化联系、研判、培训、招聘、合作“五项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结合“进知解”活动等,常态化联系走访退役军人,精准掌握联系服务对象就业创业意愿、困难需求等情况。同时,充分发挥镇(街道)、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力量,采取电话、微信调查和实地核查等方式,实时掌握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需求,开展精准服务。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每季度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协会召开研判会,明确工作重点、改进具体措施、纠偏正向,推进工作。
  大力开展退役前技能储备培训、适应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在岗培训和学历提升教育等,做到适应性培训全覆盖、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愿训尽训、学历教育优待政策落实。同时,建立退役军人培训就业跟踪调查制度,不断提升培训质量。近年来,共组织各类培训班120批次,5760人参训,技能培训结业率、就业率均达到97%。全市1115家退役军人创办企业、个体经营主体持续发展壮大。
  为促进退役军人充分就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市劳动就业服务局,采取定期招聘与专项招聘相结合的方法扩大择业面、提高聘用率。通过“春风行动”“就业服务季”活动,以及每月2次的“兴业在汉中,乐业在家乡”常态化主题招聘活动,形成贯穿全年的退役军人就业招聘服务工作机制。去年以来,进行现场招聘34次、线上招聘92次,帮助621名退役军人达成就业意向。
  协调市就业创业工作专班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纳入《“创业汉中”(2023-2025)实施方案》《汉中创建全国公共就业服务示范城市工作方案》,系统谋划布局,合力推进落实。建立培训学校与用工企业、服务协会与军创企业合作机制,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着力提高人岗匹配度、就业成功率。
  

加强承载平台建设
开拓就业创业路径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大力推进信息、科创、融资、展销、竞技平台建设,推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高效运转。
  着力建设市、县(区)、乡镇(街道)上下联通的退役军人信息数据库,上传退役军人基本信息、教育培训、技能特长、就业意向等,全时维护更新,确保相关数据安全准确。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秦云就业”“秦创原”等平台,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和退役军人人力资源供给信息,充分发挥服务支持作用。
  协调退役军人相关企业加强与陕西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因地制宜,推动绿色食品加工、茶产业发展及相关产业链延伸,促进了洋县康原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茶花酿酒业等20多家退役军人创业企业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退役军人创办企业初创、发展的“瓶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紧盯这一难题,协调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协会与邮储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会员提供贴息贷款3亿元额度。西乡县协会与农商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退役军人、军属就业创业量身打造,推出最高授信额度为200万元的“拥军贷”系列金融服务产品。去年以来,市、县(区)两级协助退役军人办理创业贷款64笔1500余万元。
  市退役军人企业加强相关产品展销专区、专柜建设,在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设立专柜180多个。同时,通过与电商合作进行线上展销、举办展销会等形式,开拓市场、提高产品知名度。
  近3年来,通过组织、推荐参加县(区)、市、省、国家“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全市有200多家企业、个人参加活动,8人获得各级三等奖以上奖励,我市退役军人创业“军”字招牌知名度不断提高。
  

加强创效阵地建设
扩宽就业创业渠道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孵化培育园、创业实践园、产业发展园、示范引导园、思想文化园“五园”建设,夯实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基础。
  从依托政府孵化园和创业成功退役军人产业园两方面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通过设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专区、落实水电减免、投融资、宣传推广等创业孵化服务措施,为初创企业、新兴产业节约成本,提高项目培育成功率。
  协调市人社、发改等部门和各县(区),依托市、县(区)两级主导的创业园,划设退役军人创业实践实训基地。同时,协调有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团队全程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帮助,不断提高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竞争力。
  针对农村退役军人以种植、养殖为主要途径的就业创业需求,市、县(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协调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为退役军人在项目争取、产业发展方面给予支持。充分发挥农村退役军人产业发展成果引路作用,带动一般散户跟进搞好发展壮大,为广大农村退役军人实现就近就业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在全面加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硬件支撑的基础上,注重打造一批市场潜力较大、示范引领作用明显的退役军人创办企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大力挖掘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先进事迹,20家退役军人创办企业被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授予“示范企业”称号,实现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学有榜样、赶有方向。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持续强化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建设,利用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镇巴烈士陵园、张富清旧居、留坝红色文化体验基地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参观见学,引导广大退役军人牢记初心使命、永葆军人本色,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汉中新篇章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