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江隆基(上)
2024年03月29日 汉风古韵
文章字数:1030
文章浏览数:

江隆基(1905-1966),字盘安,陕西西乡人。曾先后在北京大学、日本明治大学、德国柏林大学学习。1937年起,先后担任西安二中校长、陕北公学教务长、华北联大教务长、延安大学副校长、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副厅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部长、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兰州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
江隆基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是教育战线上一位优秀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实践者,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为中国革命和党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25年,江隆基考入北京大学。1927年,白色恐怖笼罩全国,江隆基却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9月,江隆基东渡日本,在明治大学经济系学习。在日本求学期间,江隆基与兄长江裕基共同翻译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经济学大纲》《对马克思主义批判者的批判》等著作和文集。江隆基还参加了中共东京特别支部领导下的“社会科学研究社”,这是一个以学术团体为掩护、旨在反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政治组织。他还担任了明治大学中华校友会主席职务。“留日学生反帝同盟”成立后,江隆基担任宣传委员会负责人。
1931年3月,江隆基和王炳南等六人一起远赴德国柏林大学经济系学习。一到柏林,江隆基便和党组织取得联系,并担任宣传委员一职。另外,他还参加了社会科学联合会和华侨互济会的工作。1936年10月,江隆基在柏林大学的学习结束,取道苏联回国。
1936年12月,江隆基抵达西安后,被委任为绥靖公署政治处上校秘书主任。他和南汉宸等人在十七路军中发起建立一个半公开的团体“抗日同志会”,杨虎城担任会长,孙蔚如任副会长,南汉宸为秘书长,崔仲远为组织科长,江隆基为宣传科长。西安事变爆发后,西安各界在革命公园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大会,江隆基以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代表的身份发言。
1937年1月,江隆基任西安二中校长,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在这里,他做了开拓性的创新:废止体罚,财政公开,聘请思想进步、有才学的教师,大力革新课程内容。
1938年春,江隆基东渡黄河,到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授。同年冬,他带领四百多名学生西渡黄河到延安参加革命,先后任陕北公学副教务长及关中分校教务长,协助校长成仿吾、副校长李维汉开展工作。1939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将陕北公学一部与鲁迅艺术学院、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和延安工人学校合并组成华北联合大学,江隆基被任命为教务长兼社会科学部部长。1945年,江隆基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结束,任延安大学副校长。第二年9月,他又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副厅长。他根据边区政府的指示,制订了《边区战时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