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花开汉江源 扶危济困惠民生

——宁强县慈善协会工作综述

2024年03月30日 县区亮点之多彩汉源 文章字数:2962 文章浏览数:
  宁强县慈善协会始终坚持公益至上、以人为本理念,倡导良好社会道德风尚,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开展多种形式的慈善募捐和救助活动,扶助社会弱势群体,促进了社会公平、文明、进步与和谐发展。2018年3月至今,该协会募集和接收捐赠善款共2860.78万元,实施各类慈善救助款达2855.06万元,受益群众23.78万人次,为决胜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助老助学、助医助困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县委、县政府和省市慈善协会的肯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2019年至2022年连续荣获陕西省慈善协会网络慈善最佳突破奖、“99公益日”活动二等奖、第三届三秦善星奖、“乡村振兴·陕西专场”三等奖;2021年8月被汉中市委组织部授予为四星级党组织,2022年6月慈善协会党支部被县民政局社会组织委员会授予先进党组织称号。
  

实施慈善项目 惠及困难群体


  县慈善协会按照一桥、两扶、三助、三大节日慰问的工作重点,安排实施了一批批慈善项目。截至2023年底,6年累计修建慈安便民桥117座,投入资金647万元,受益群众39200余人,缓解了部分偏远山区村民出行难、学生上学难、过河难问题,慈安桥已真正成为最受欢迎的慈善项目,成为慈善协会的形象工程。协会自筹资金27.37万元,春节慰问城乡困难群众1348户;投入资金35.35万元,向3143名困境儿童送去学习用品、床上四件套等生活用品;积极开展九九重阳节爱心敬老活动,共计投入资金41.626万元,向1260名70岁以上老年人送去关爱。
  在助学项目方面,县慈善协会积极争取浙江万向集团鲁冠球“三农”扶志基金四个一万工程项目资助金77.28万元,资助全县大中小学生425人;积极动员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赠50万元,为6所中小学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教育事业发展和巩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募集资金173.77万元,资助困难大中小学生4961名,解决他们上学难问题。在助医项目方面,县慈善协会通过募集善款,救助困难大病家庭42人,救助资金23.65万元,缓解大病家庭经济困难。
  

拓宽募集渠道 慈善再创佳绩


  随着当今“互联网+”的兴起,网络募捐已经成为慈善募捐的新业态。网络募集异军突起,占据宁强县全年募集善款的半壁江山。从2018年开始至2023年,县慈善协会通过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在“9.9公益日”“乡村振兴陕西专场”活动期间,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策划包装了“宁强爱心超市扶志”“宁强助力消费扶贫”“宁强关爱退役军人”“给山区孩子一个暖冬”“宁强共建幸福家园”等网络众筹项目,由县委办、县政府办印发了《公益募集实施方案》《倡议书》,在县政府网站、宁强发布、县电视台、县应急广播平台、广场大屏幕等进行宣传播放,同时组装了宣传车,在全县18个镇(街道)巡回宣传,为公益募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活动期间,全体县级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捐款,各级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爱心人士纷纷响应,踊跃参与,6年时间线上共募集资金608.33万元。
  县“爱心超市扶志”项目募集资金230.57万元,为全县107个贫困村采购床上用品四件套、棉被、衣柜、架子床、电磁炉、电饭锅、小饭桌等物资,受益群众9583户3.84万余人,有效改善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增强了造血功能,为宁强脱贫摘帽贡献了力量。“给山区孩子一个暖冬”项目上线2年时间,募集资金230.4万元,为全县边远山区42所中小学安装空调339台,4所学校进行0.4千伏线路改造,5所学校更换变压器,解决学生冬季取暖问题,为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顺利达标奠定基础;实施宁强县关爱退役军人项目,2020年以来,通过在腾讯公益网上线“关爱退役军人”项目募集资金,为全县186名因年老体弱、疾病灾害、突发事故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退役军人家庭发放救助资金83.8万元。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县慈善协会在第一时间召开会长办公会议,安排部署疫情防控募集工作,在县政府网站、县融媒体中心发布抗击疫情募集倡议书,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款捐物,积极支持抗疫工作。从2020年1月26日接收第一笔捐赠开始,到2022年12月20日,共接收捐款388.26万元,其中物资折价169.76万元,并及时将捐赠款物移交给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及定向的有关机构,为全县有效抗击疫情贡献力量。2021年受强降雨影响,宁强先后遭受8次洪涝灾害的侵袭,18个镇(街道)18.19万人次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747.6万元。县慈善协会闻讯而动,在2021年9月14日县委、县政府召开的《宁强县抗洪救灾助力乡村振兴捐款大会》上进行了募捐,募集捐款160.626万元。经县政府领导同意,募集资金全部拨付至各镇(街道),专项用于灾后恢复重建和人居环境整治。
  

创新工作方式 提高资金成效


  县慈善协会充分发挥协会会员、理事会成员及社会各个领域优势,创新募捐形式和途径。2019年县慈善协会同西安市宁强商会合作,举办了“善行宁强 幸福家乡”爱心捐赠,有15家宁强籍爱心企业现场捐赠善款28.6万元,助力宁强脱贫攻坚。积极争取西安市益路同行助老服务中心“干净娃娃养成计划”“情暖山村女教师”“手拉手爱心助老”等项目,为大安镇、广坪镇、二郎坝镇、青木川镇、胡家坝镇等12所学校发放习惯养成包1543套,为70名女教师发放体检卡和床上四件套,为325名老年人发放棉衣棉被,共计价值63.45万元。协会始终坚持在“劝”字上下功夫,开展宣传慈善文化,培塑先进典型,表彰奖励先进单位、个人,登门拜访企业家活动,让慈善文化在宁强山区大地润物无声,蓬勃发展。抢抓苏陕协作机遇,积极与南通市崇川区在宁挂职领导干部、崇川区慈善会及对口帮扶单位联系,争取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助学助医、产业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和疫情防控。
  

推进慈善工程 建设幸福家园


  慈善幸福家园工程是中华慈善总会与陕西省慈善协会共同发起、实施的一个具有平台性质的网络慈善网络工程,旨在以互联网为驱动,以“乡愁”为纽带,突出众筹、互助特征,传播慈善文化,实施慈善工程,实现社区、社工、社区自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社会资源“五社互动”,扶弱帮困巩固脱贫成果,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县慈善幸福家园工程创建自2021年试点以来,全县共有30个村(社区)积极在网上注册认领,对标“五个一”建设标准,建立了30个慈善工作站,完善了工作制度,落实了办公场所及工作人员;建立了一支村(社区)互助基金,基金由村(社区)居民和在外创业人员奉献爱心,自愿捐款,用于本村大病救助、困难学生资助,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办好一个关爱中心。利用村(社区)现有的农村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开展“一老一小”服务活动,为辖区居民提供文化娱乐、养生保健、爱心助餐服务,有10个村(社区)开办了老人爱心餐厅,提供一日三餐,有20个村每月固定时间组织60岁老年人开展娱乐活动,举办一次自做自吃老人用餐活动。争取省市补助资金20万元,支持慈善幸福家园与农村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融合发展。建立一个慈善公约,倡导尊老爱幼,孝亲敬老乡贤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了村民自治,参与社会治理,助力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县慈善协会积极建立志愿服务队45支,慈善志愿者人数达到1695人,志愿服务项目形式多样。阳平关社区党支部书记成洁带领慈善志愿者,为辖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送餐、洗衣物、打扫环境卫生;铁锁关中学教师何峰利用人脉关系,为辖区困难学生募集助学款等。如今,越来越多的“小红帽”“红马甲”出现在社区、农村学校和孤寡老人身边,为他们生产生活排忧解难,提供热情周到的帮助和服务。

(付霞 刘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