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清明

2024年04月02日 副刊 文章字数:957 文章浏览数:

梁征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从古至今,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众多优美的诗词。
  提起清明节气,很多人都会吟诵起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这一天,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细雨纷纷。诗人用白描的手法鲜明生动表达了世人清明时节的思想情感,因而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使这首《清明》诗流传甚广,成为清明诗的代表作。
  其实,古时描绘清明节的诗歌不仅只有这首《清明》,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在这个烟雨迷蒙的风光中,寄存过一段情愁;又有多少文人在这个悼念亡人的日子里,写下一纸离殇。
  宋代高翥在《清明日对酒》中写道,“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我们都是人生的过客。故人已逝,记忆永存,忘却的是伤痛,不忘的是思念。点一盏心灯,燃一束香。愿天堂没有痛苦,愿人间充满欢乐。“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这是白居易笔下的寒食和清明。可以看出,当时寒食节与清明节并举,都是寄托哀思的节日。这首诗情感真挚,催人泪下。
  有一种乡愁叫清明,人们在这一天出游踏青,尽享春光。明代高启笔下的清明是“白下有山皆绕 郭,清明无客 不 思家”。曾几何时,我们为了梦想,背上行囊,离家远去,见一见外面壮阔的天地。历经千帆,才渐渐懂得,无论走多远,心绪都牵挂着那片承载记忆的土地。唐代韦应物在《清明日忆诸弟》写道:“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此年清明,诗人憔悴卧病。但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却在这个节日氤氲的氛围中变得格外清晰。他低声吟诵着诗句,眼前浮现的是远在天涯的亲人,是家乡的点点滴滴。倦鸟思巢,落叶归根。
  时代发展到今天,放眼四野,春光明媚,春和景明,我们应当在清明节里感恩尽孝,增进亲情,缅怀先贤先烈的功绩,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同时,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盛世清明,走向大自然,感受“清洁和明净”,不负大好春光。
  桃花坠,梨花落,烟雨迟迟,芳草萋萋,又是一年清明。或许对每个在外的游子而言,清明永远是记忆中抹不掉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