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采笋记
2024年04月12日 家庭
文章字数:885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李文博 高天航
一场春雨过后,竹林里的春笋冲破泥土,一个个从地里冒出来。每年的三四月份,都是春笋上市的季节。这个时节的春笋最为鲜美,村里的人便二三一伙,翻山越岭走到自家林地,开始一年一次的“搬笋之劳”。4月7日凌晨5点,天刚蒙蒙亮,留坝县马道镇二郎庙村村民黄建琴和邻居相约去山上掰春笋、摘野菜。二人背起背篓、备好干粮,结伴向山里走去。
当天多云,不时几颗雨点落下。山路野草如茵、幽深曲折,许多地方被灌木丛林遮掩,黄建琴一边走一边用手把两旁的枝叶分开,野花上的露水沾湿了两人衣袖。走到自家竹林,望着长势喜人的春笋,黄建琴和邻居笑得合不拢嘴,放下背篓开始搬笋。
黄建琴先把春笋周围的泥土轻轻挖开,露出笋的根部,左手扶住笋尖,右手拿刀一点一点撬动笋根,再轻轻一提,一支完整的春笋就被取了出来。“取出来的笋先用刀削出一个小面,再用手整个剥开,一个笋子就处理好了。”黄建琴说。两人一边挖春笋一边找寻野菜,几个小时过去,她们背着沉甸甸的春笋、香椿、鱼腥草,走向下山的路。
“笋子不能搬完,要留一部分在地里,让它长长久久地长着。”黄建琴向笔者说道,对于靠山吃山的村民来说,他们最明白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雨落清明,一个个春笋从土里探出头来,当地村民感谢大自然的馈赠,也懂得不多搬的道理,每年只取所需,来年竹林更加茂密。
下午6点,黄建琴回到家中,吃过晚饭便开始盘点当天的收获。“这得有40斤左右,今年笋子长得好,看着就很嫩!”黄建琴边说边把春笋倒入盆中清洗,姐姐谭佳辉早已在厨房烧好水等着春笋入锅。“笋子要先焯水,煮15分钟后捞出,再放到冷水里泡一晚上,这样吃起来就不会苦了。”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春笋,自古以来记载着许多食用方法,清蒸、炖煮、煎炒、凉拌……它总能以清新雅致的味道、柔嫩细腻的口感,诠释“鲜”这个汉字的终极定义。
对于“吃货”而言,谈及春天的美食,首先想到便是“初生黄犊角”的春笋。在留坝,春笋炒腊肉是这个时节餐桌上的“常客”,人们赶早在菜市场挑选最新鲜的春笋,洗净切片后配以适量腊肉片爆炒,再辅以青椒、蒜苗等提味,咸鲜可口、老少皆宜,居民游客品尝过后都对它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