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增幅居全省第一
2024年04月17日 综合·广告
文章字数:827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通讯员 米旭升)近日,第13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我省结果数据出炉,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从2020年底的8.9%(全省第8名)一跃上升到2023年底的12.4%(全省第4名),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近年来,市科协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协的指导支持下,不断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推进全域科普。承办了全省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工作推进会,多次邀请院士、专家来汉作天汉讲坛专题报告会,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落地落实。牵头组织开展“科技之春”宣传月、全国科普日活动,联合市委组织部开展机关干部科普知识答题活动,创新开展科普短视频大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有奖竞答等活动,有效激发群众参与科普活动积极性。扎实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2021年至2023年,累计向上争取资金566万元,在全市11个县(区)共实施科普项目93个,推动全市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机器人竞赛,组织我市青少年参加高校科学营活动和国家级、省级科技赛事,深入中小学校开展科普实验秀、科普讲座和魅力机器人体验活动,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持续开展汉中专家讲科普系列活动,在汉中科普微信公众号年均刊发科普文章约100篇,邀请专家走进演播室,累计录播了23期电视科普知识讲座,满足公众对可视化科普内容信息的需求。
市科协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和省科协九届三次全会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大局,广泛开展科学普及,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汉中新篇章贡献科协力量。持续聚焦《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贯彻落实,聚力抓好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五类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提升行动,重点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科普信息化提升、科普基础设施强化、基层科普能力提升、科学素质交流与合作等五项工程,大力推动科普内涵和外延由知识补课向价值引领转变,科普方式方法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助力构建大科普格局,努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提供基础支撑。
近年来,市科协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协的指导支持下,不断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推进全域科普。承办了全省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工作推进会,多次邀请院士、专家来汉作天汉讲坛专题报告会,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落地落实。牵头组织开展“科技之春”宣传月、全国科普日活动,联合市委组织部开展机关干部科普知识答题活动,创新开展科普短视频大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有奖竞答等活动,有效激发群众参与科普活动积极性。扎实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2021年至2023年,累计向上争取资金566万元,在全市11个县(区)共实施科普项目93个,推动全市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机器人竞赛,组织我市青少年参加高校科学营活动和国家级、省级科技赛事,深入中小学校开展科普实验秀、科普讲座和魅力机器人体验活动,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持续开展汉中专家讲科普系列活动,在汉中科普微信公众号年均刊发科普文章约100篇,邀请专家走进演播室,累计录播了23期电视科普知识讲座,满足公众对可视化科普内容信息的需求。
市科协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和省科协九届三次全会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大局,广泛开展科学普及,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汉中新篇章贡献科协力量。持续聚焦《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贯彻落实,聚力抓好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五类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提升行动,重点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科普信息化提升、科普基础设施强化、基层科普能力提升、科学素质交流与合作等五项工程,大力推动科普内涵和外延由知识补课向价值引领转变,科普方式方法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助力构建大科普格局,努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提供基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