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揽起“瓷器活”
——城固县企业家秦俊奇创业记
2024年04月19日 要闻
文章字数:858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记者 衡俊昌 王茜
“能回到老家建厂,还挣到了钱,我怎么能不高兴呢?”不久前的一天,在接待完最后一批客人后,汉中鑫炜特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秦俊奇举办公司投产运营一周年庆祝活动,给工人们发红包的间隙高兴地对记者说。2022年底,秦俊奇响应市委、市政府返乡创业号召,从东莞市回到了老家城固县。经过多次考察,最终选定了该县沙河营镇粮站占地2亩的旧厂房,准备投资1500余万元建设特种陶瓷生产线。
在县、镇倾力帮助下,秦俊奇很快解决了水、电、用工、厂房改造等问题,并通过合理规划,在不大的厂房中放下了整个生产线。
去年4月7日,公司正式投产运营,从事特种陶瓷制品的研发和制作,主要产品为陶瓷刀具。因在东莞市创业期间的良好口碑,秦俊奇积累了不少优质客户,这次返乡建厂,订单自然也带了回来。
“陶瓷刀具除了绿色环保和时尚以外,还有耐磨损、硬度高、切削食物不会引起快速氧化等优点。虽然价格高,但产品很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秦俊奇说,“西北地区特种陶瓷生产企业仅我这一家,产品销往广东、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销售企业,这些企业又将80%的产品出口国外。”
在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将氧化锆粉末放入双向400吨的冲压机内,高压形成稳定的刀坯后,经过1500度高温连续烧结40个小时。之后,再经过磨平面、开假口、修整刀背、开利刃、品质检验、激光打标、手柄安装等环节,一把精美的陶瓷刀具就诞生了。
当然,最初的生产没有这么顺利。早期的产品从高处摔落后容易出现崩口、缺角或断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秦俊奇和团队经过多次试验,不断调整高温烧结环节参数,最终确定了8个控温点来增加刀具韧性,从此公司生产出的产品备受业内好评。
目前,该公司可生产不同型号和尺寸的刀具、陶瓷件近50个品种,年产30余万套,年产值达1700多万元。
“我们采用了数控技术,整个生产线用工25人,其中19人都是城固本地人,能为他们每年带来5万元以上的收入。”秦俊奇自豪地说,“特种陶瓷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大有可为,我国可用于人体的陶瓷骨生产技术已经问世。未来,企业会努力尝试研发和生产更多特种陶瓷产品,为家乡经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