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要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

2024年04月23日 政治 文章字数:1760 文章浏览数:

席汉初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做好人大工作的生命线,人大代表只有扎实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才能更好地行使法律赋予的职权,不断提升人大工作水平,展现人大代表风采。
  根植沃土、接通“地线”,密切联系群众是做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是我国政权性质和人大的法律地位所决定,是党的群众路线在人大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密切联系群众既是人大代表的天然优势,也是代表依法履职的本质要求,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必须经过充分调研。人大代表要熟悉民情、掌握民意、倾听民声、紧贴民心,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村组院落,上群众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坐农家凳、说农家话,与群众心贴心、手牵手、交挚友、结真情;要脚踩泥土,走进群众,真正了解老百姓在想什么、忧什么、盼什么,听取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愿望,为调查研究奠定深厚的群众基础。
  问需于民、为民代言,深入基层是做好调查研究的保证。人大代表要深入基层,深入调查,才能提高建议的合理性、准确性、针对性。作为人大代表,没有调查就没有建议权。一语不能践,万卷成空虚,只有实践出真知。人大代表要当好人民的代言人,为民发声、为民代言,做到有理有据、真实可靠,就需要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深入基层,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吸取群众智慧,广纳贤言,博采众长,把找准群众所盼所需贯穿于调查研究的全过程,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甘当“小学生”。坚持从实际出发,听真话、察实情,谋实招、求实效,选准调研主题,紧扣群众普遍关心的产业发展、基础建设、乡村振兴、环境整治、文化教育、民生保障等内容开展调研,广泛收集群众意见,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分门别类,归纳整理,撰写有分量、有价值、有推动的建议议案,从而使建言献策对症下药、有理有据、言之凿凿,为党委、政府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解决问题、群众满意,是做好调查研究的目标。调查研究,重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调查研究,把群众满不满意、赞不赞成作为评判的标准。人大代表这一职务是人民赋予的,应该为民行权、为民办事、为民解忧,做到感情上贴近群众、思想上尊重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利益上代表群众,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愿,我有所干;民有所愁,我有所解。要组织人大代表对群众关心的重大事项开展视察调研、实地监督、专项询问,对基层站所进行定期评议,对民生实事必须由人大代表先行调研、收集研判,并提交人代会上进行票决,项目完成后组织人大代表现场验收,同时开展满意度测评,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问效在实处,整改见成果,群众都满意。要保障代表提出建议并督促办理,代表建议是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是人大代表调研成果的运用。要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召开联席会议落实办理领导和承办人,做到重大事项认真办、热点问题迅速办、急难愁盼问题马上办、难点问题创造条件办,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代表都满意。
  求真务实、严谨精细,是做好调查研究的“金钥匙”。要念好调查研究深、实、细、准、效“五字”经:“深”就是要自觉主动地深入基层,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勇于和社会各阶层各界别人士交往,注意听取群众的声音,真切体会群众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抓住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提出看法并作出决策;“实”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作风扎实,采取不同的方法切实了解情况,向群众真心学习、向实践一线求真,听实话、查实情、办实事、纾难题,让调查研究产生多种切实效果;“细”就是要认真听取各种意见,掌握全面情况,既要听情况汇报,也需听群众意见,既要面上观察又要点上剖析,既要文字材料,也要现实事例,摒弃“看盆景、出镜头、看光鲜”的做派和假大空;“准”就是要找准问题,聚焦农村一线“靶心”,真实调查和研究后,结论和观点准确实际,并善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通过现象看本质,从纷繁复杂的现象分析出规律性的道理;“效”就是要通过调查研究,归纳出正确的处理矛盾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问题解决。
  人大代表要不断增强政治理论修养,学会调查研究的好办法,练就过硬的基本功,经常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