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国时光”

2024年04月23日 副刊 文章字数:1029 文章浏览数:

诸葛保满


  我从小就是三国迷,阅读“三国”的历程分连环画阶段、《三国演义》阶段和《三国志》阶段。这三段难得的“三国”书香时光陪伴我一步步成长,帮助我看见了更精彩、更广阔的世界。
  把我领进“三国”世界的是黎老师。那是小学三年级的一节自习课,黎老师神采奕奕地走进教室问我们要不要听故事,我们随即用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内心的期望。那节自习课上,我第一次知道了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知道了三顾茅庐的故事。黎老师把我引进了一个未见过的世界,在我的脑海里种下了痴迷“三国”的种子。后来,班上一个同学不知道从哪里弄来十来本纸张泛黄的小人书版《三国演义》。这些小人书虽然破旧不堪,依然不影响那位同学成为“大哥大”。为了能够从他那里借来一本小人书解馋,我们非常愿意帮他背书包,帮他做值日。一次,我好不容易借到《桃园结义》的小人书,心里简直比考了100分还要高兴。晚饭过后,就着昏暗的灯光写完作业,我才小心翼翼地从书包里掏出那本被我视若珍宝的小人书一页一页慢慢翻开、慢慢品读。由于过于专注,我头发竟被煤油灯的火苗烧得嗞嗞作响。就这样,我有一茬无一茬地断断续续读了十来本《三国演义》小人书。
  我上的乡村中学没有图书馆,在校园周边却有很多私人读书摊。在那里,我接触到了《三国演义》。那时,课外读物稀缺,书摊老板不允许把书借走,只能每次交一毛钱在他的读书棚里自选书籍阅读。初中三年的午休时间,校园外的读书棚是我光顾最多的地方,给了我难忘的书香时光。家里距离学校有十多里路,我不能回家吃午饭,父母便节衣缩食每天给我一两毛钱吃午餐,我偷偷地把这些午餐费“贡献”给了书摊老板,把物质粮食换成了精神食粮,也对三国人物和三国故事有了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
  我读“三国”的第三个阶段是参加工作后读《三国志》。陈寿笔下的那些个性鲜明的人物一个个从书页上立起来,或羽扇纶巾、或勇毅无比,或忠诚、或奸诈……我站在《三国演义》的基础上,更真实、更客观地触摸到了那段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历史。我在《三国志》的书页上标了红红绿绿的文字备注,书被我读得越来越“厚”。慢慢地,我拿起了手中的笔,写了些读后感,写了些对三国历史、三国人物、三国文化的认识和思考,先后有十多篇论文在全国诸葛亮学术研讨论文集发表,多次在全国性的诸葛亮文化论坛上作了发言。
  我这三个阶段的“三国时光之旅”也是我人生成长的“三级跳”,收获良多,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岁月中,我将一如既往地读三国、品三国,多读、多思、多写,用“三国”的书香来充实平淡平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