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就在身边 我市凸显“公园20分钟效应”

2024年04月25日 社会民生 文章字数:886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记者 司霜 见习记者 高思懿


  “今天你去公园了吗?”近日,“公园20分钟效应”在社交媒体上火了。有研究显示,每天到户外或者公园待上20分钟会让人状态更好。这种新的放松方式让网友们纷纷表示“效果惊艳”。它真的有那么神奇吗?4月17日,记者走访了我市天汉湿地公园一探究竟。
  春日午后,天汉湿地公园内花香阵阵、鸟鸣声声,天蓝水碧、树绿草青。行走在蜿蜒交错的步道上,随处可见市民休闲娱乐的身影,有的在跑步健身、有的与三两好友闲坐聊天。
  马娟娟是一名房产经纪人,平时工作压力也比较大,她最喜欢的解压方式就是在公园散心。“听说过‘公园20分钟效应’,对我来说还挺准的。我就在这附近办公,每天吃完午饭就到这里来散步消食,发现自己的状态立马‘回血’了,这简直是专属于打工人的自我救赎。”马娟娟建议,如果有时间的话,大家都应该去公园待上一会,来一场心灵按摩。
  同样,市民周先生也对“公园20分钟效应”十分认可:“我特别喜欢放风筝,不仅放松心情还可以锻炼身体。我每天都会来公园逛和放风筝。退休之后,公园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在一片树荫下,63岁的周先生一边整理风筝工具、一边和朋友谈笑风生,尽情享受着“公园20分钟效应”带来的身心愉悦。
  在公园的步道上,记者偶遇了遛娃的唐女士一家。她说:“小孩在公园里可活泼了,玩得不亦乐乎。”在唐女士看来,“公园20分钟效应”很有用,每天带孩子去公园已成为家庭惯例。
  “公园20分钟效应”真的科学吗?抛开互联网上的跟风效应,“公园20分钟效应”有其科学依据。据《心理学前沿》《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上的相关文章显示,身处于自然环境中20分钟,可以显著降低人体内的皮质醇含量,即“压力荷尔蒙”。
  能不能实践“公园20分钟效应”,在较短时间内到达公园变得很关键。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出门见绿是越来越多汉中市民的切身感受,除了综合公园,一个个精致小巧的口袋公园,为市民提供了更多近在咫尺、可以放松身心的好去处。这为“公园20分钟效应”的释放提供了现实支撑。“家门口的公园越来越漂亮,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完备,和家里人下楼走5分钟就能到公园看风景,放松心情的同时还能锻炼身体,真的太好了!”市民黄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