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

——略阳县安坪沟村探索党建与产业融合共促侧记

2024年05月01日 要闻 文章字数:1707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古丽娜 朱立荣 郑光明


  企业建在安置点旁,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党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忙……略阳县兴州街道安坪沟村探索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做大做强天麻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龙头企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千方百计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培育致富带头人,让产业发展更有动力

  眼下,天麻采收已进入尾声。日前,距离安坪沟村安置点不到50米的悦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天麻加工基地里,企业负责人邹张善和该村党支部书记王祥与务工村民一起忙着天麻立体栽培和种子培育。“过去,我们村的天麻都是零散种植,销售困难,价格也不稳定。自2021年村集体引进了悦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这个龙头企业后,我们的天麻产业才真正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王祥说。
  2012年,在外务工多年的邹张善返回家乡,将发展方向定位在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上,借助安坪沟村自然条件和地理区位优势,着手发展林麝养殖,如今年产值1200万元,带动30余户群众稳定增收,成了全村有名的致富带头人。2021年,该村为持续壮大产业集群,与邹张善达成共识,按照“支部搭台、村企共建、群众参与、公司化运营”的思路,企业投资30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入股840万元,建设智能化天麻种植基地,发展立体化天麻栽培,形成了育种、生产、初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食药产业链,吸纳村民通过务工、土地流转、收购菌材,将大家纳入到产业链中,联农益农效果显著。邹张善说:“村党支部搭台唱戏,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经营环境,从选址征地到设备购买提供了不少便利。智能化大棚投用以来,共发展天麻无性繁殖种植48万窝,已实现产值4320万元,每年均向村集体经济分红50余万元。”

  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让产业发展更有活力

  在逐步做大做强天麻产业的过程中,该村不断探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路,采用“党小组+企业+农户”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和群众凝聚在产业发展中。
  “干得多挣得多,还能学技术,大家加油干啊!”在务工现场,有20年党龄的村民张秀丽一边干活一边喜笑颜开地给同伴加油鼓劲,现场笑声不断。今年是她和丈夫在悦沣农业务工的第3年,她主要从事天麻采收和做饭,丈夫负责天麻日常管护,一年收入8万元左右。“没在这务工前,感觉自己都没怎么发挥党员的作用。如今在这上班,不仅挣到了钱学到了技术,还能发挥党员的带动作用,看到我介绍过来的邻居们都把钱挣了,我也很有成就感。”张秀丽笑呵呵地说。
  张秀丽带动了村里20余人在悦沣农业稳定务工,其中有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大家在党小组的带领下,一起参与天麻种植、管理、采收等全过程,共同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一起干活的赵菊萍说:“现在企业都建到了家门口,步行5分钟就到了,中午干完活、吃了饭,还可以回去睡个午觉,轻松挣了钱,还把家照看了,这样的生活真是好!”
  为了建强党小组,该村党支部在企业中层中率先发展思想觉悟高、懂经营、善管理的党员4名,同时把群众基础好、带动能力强的8名村民发展成入党积极分子。围绕天麻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通过党员示范引领、技术培训指导、联农带农等方式,带领群众发展天麻产业增收,实现了党建与产业互促共进、融合发展。“去年6月,我正式成为一名党员。我们党小组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同时,党小组还组织党员和务工群众一起参加各种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大家的天麻种植和管理水平,促进天麻产业提质增效。”新发展的党员、悦沣农业副总经理马丽芳说。
  在该村天麻加工基地里,邹张善和王祥一边忙着手头的活,一边谈论着未来的发展规划。他们计划进一步扩大天麻种植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将天麻产业做大做强。“我们今年继续通过村企联建投资1300万元建设中药材循环加工项目,生产中药材系列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企业附加值,让群众收入更加有保障。”邹张善信心满满地说。
  如今,在安坪沟村,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党员干在产业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去年该村天麻产值已达500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王祥说:“企业党小组逐渐壮大,目前已符合成立党支部的条件。今年我们将按照程序,成立悦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让党建引领企业更好地发展,让群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