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村的食用菌“牛人”张望奎

2024年05月01日 要闻 文章字数:726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赵书萱 李刚


  “春季湿度大,每天要注意通风,尤其阴雨天或者闷热天,更要让空气流通……”在洋县望奎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香菇基地里,一名男子一边查看香菇长势,一边给身边的群众讲解。
  他就是西山村的食用菌“牛人”张望奎,种植椴木香菇2.6万架、椴木黑木耳1000余架,带动西山村及周边130人就业,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在香菇基地内,笔者看到万余架香菇整齐排列,10余名务工村民正忙着整理菌棒、测量湿度。
  西山村地处洋县西北部的深山,距县城40余公里。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山村人,今年39岁的张望奎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却是个名副其实的“土专家”。早在2005年,年仅20岁的他到朋友家做客时,偶然发现了种植椴木香菇的商机,便有了创业梦想。
  “我曾经当过销售,在鞋店打过杂,进过工厂,但是创业的梦想始终存在。”张望奎回忆说,“我一边务工,一边学习食用菌种植实用技术。”
  经过多年的打拼,2013年9月,张望奎在村里流转土地、搭建大棚,注册成立了洋县望奎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启了种植食用菌致富之路。2019年,张望奎成立了汉鹮珍菌生态家庭农场,并注册了“汉鹮珍菌”商标,相继开发原生态菌类和野山菌20余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大城市。
  家住谢村镇小池村的李小军说,望奎不仅产业搞得好,还是个热心肠,自己富起来,还不忘拉大家一把。他手把手地教我菌种选育、种植、烘烤等技术,还在销售方面给我提供帮助,让我家靠种植香菇一步步走上了致富路,现在我家种植香菇1000多架,年收入近10万元。
  如今,张望奎的合作社种植面积达200多亩,厂房面积2000平方米,带动周边村发展香菇种植大户10余户;2023年,合作社的产值达500多万元。此外,他还指导甘肃、四川、安康等地的群众发展香菇、木耳产业。2022年8月,张望奎被认定为“全省农民工返乡入乡创业能人(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