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出台多项措施加强公证涉外法律服务
2024年05月01日 法治
文章字数:744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通讯员 黄卓)市司法局立足自身实际,推动公证行业做好涉外法治工作,为汉中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今年一季度,全市涉外公证机构共办理涉外及涉港澳台公证319件,服务企业及群众300余人次。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人员素质。市司法局围绕全市开放发展工作大局,强化涉外法治工作责任落实,增设2家涉外公证机构,完善涉外公证职能职责,选送符合条件的公证员参加中国公证协会举办的全国公证行业涉外涉港澳台公证业务培训班,提高公证员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主动与省外办建立联系机制,加强业务联系和沟通,提升公证员涉外公证业务服务水平,为我市提高涉外执法司法质效、打造涉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优化工作流程,压缩办证期限。我市目前有市公证处、汉台区公证处、南郑区公证处3家涉外公证机构,均全面规定了公证事项办结时限,对办证流程进一步优化,对于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楚、证明材料充分的常规公证事项,将出具公证书的期限缩短至5个工作日以内。同时,运用各类政务服务平台,对户籍、婚姻、知识产权等信息进行在线核实,尽可能缩短群众、企业的办证时间,提高服务效率。
精减证明材料,实行容缺办理。严格落实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明确清单之外无证明,实行学历证、学位证、驾驶证等多项证照跨省通办。对于基本条件具备、主要证明材料齐全,仅缺少次要材料的公证申请,探索推行“容缺办理”,在当事人补齐材料并符合出证条件时,及时出具公证书。
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我市3家涉外公证机构积极推行预约办证、延时服务、代办服务、节假日轮流值班等利企便民的工作举措,针对老年人、残疾人、军人军属等重点群体开通绿色通道、上门办证等服务,优先接待、优先办理,极大地延伸了服务触角,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理公证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