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麝鸣 致富先声
——佛坪县孔家湾村林麝养殖闯出增收致富路
2024年05月08日 要闻
文章字数:1017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记者 衡俊昌
立夏时节,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穿破云层,佛坪县陈家坝镇孔家湾村的林麝养殖场内,技术员何志斌像往常一样拿着饲草料喂养林麝,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最近是林麝哺乳期,你可要多上点心,别惊着它们。”不大一会,村党支部书记陈世斌也来到了基地,他仔细查看一个个小巧灵动的“小精灵”,一边把生长情况记录在册,一边对何志斌说。
孔家湾村地处秦岭中段南麓,背山面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户集中。虽背靠绿水青山,但由于产业发展单一、附加值不高,当地人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外出务工。
“我们尝试过发展香菇、种植金丝黄菊,但最后都没挣到钱。”提起往事,陈世斌一脸的无奈,“后面听说养林麝能挣钱,还绿色环保,村民何志斌就大胆尝试,边学边干,没想到还真干成了,虽然当时挣得不多,但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很快,镇、村请来了市、县林业专家把脉问诊。经专家认定,孔家湾村的环境非常适合养殖林麝,还为村上提供了相关的养殖技术和产业发展项目。
面对发展机遇,村上成立了合作社,吸纳80余名群众参与。村干部们带头白天建设厂房、晚上集中学习。
选种方法、喂养技巧、采香时间……陈世斌把何志斌请到了村上,让他给大家讲技术、教经验、说方法。
“干部学会技术才能说服群众,大家都积极参与,就不愁产业发展不好。”因为负责产业发展,陈家坝镇党政办主任李刚也成了该村常客,对林麝养殖的技巧也学了不少。
2020年12月,在市、县两级林业部门的支持下,林麝养殖场正式投用,建成圈舍175间,购买种麝102只,并流转群众林地和坡耕地200余亩种植林麝饲草,还聘请何志斌为技术员,吸纳6名村民到养殖场务工。
大家通力协作,林麝养殖场发展速度很快。短短3年时间,种群规模扩大至138只。至2023年底,累计销售麝香1150克,销售林麝幼崽38只,收入188万元。
“村上成立了林麝养殖专家工作站,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我们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幼崽成活率、双胎率、麝香产量持续提高。”现如今,陈世斌也成了技术员,每天都在养殖场内转悠。“今年预计能收入120万元以上,政府投资的钱年底就全部挣回来了,接下来可就是村上的纯利润了!”
在孔家湾村林麝养殖产业的带动下,陈家坝镇负责饲草供应和饲养工作的群众超过30人,人均年增收2万元。通过探索,该村还自己研发出特色饲料,不但绿色环保,价格还便宜,去年申请了技术专利。
“老何,我要的崽子准备好了没?明天就要送货了!”时至中午,一辆皮卡车开到了养殖场,车还没停稳,司机就开始嚷嚷,刚关上门准备午休的何志斌又被叫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