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四个聚力”激发项目建设质效动能
一季度150个项目完成投资31.4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26.2%
2024年05月09日 要闻
文章字数:1146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通讯员 门哲 李坤)深化“三个年”活动开展以来,南郑区针对重点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聚力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审批服务效率、政务服务能力、项目服务水平,全面兴起大抓发展、大抓服务、大抓效能新热潮。1至3月,该区150个项目完成投资31.4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26.2%。
聚力干部队伍素质大提升,锻造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围绕提升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该区印发2024年度干部培训区本级计划,明确4个主体班次和151个区直部门单位、镇(街道)培训班次、课程内容、时间安排,目前已开展2期汉山大讲堂,各镇办、各部门举办各类培训15场次,引导党员干部主动向“服务一流、质量一流、效率一流、品牌一流、干部一流”的目标迈进。选派87名科级干部、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到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一线和重点工作专班锻炼,全面提升干部业务审批能力和服务企业群众的本领。
聚力审批服务效率大提升,打造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该区聚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加强审批服务效能建设,对150个重点项目逐一研判,梳理审批手续2700余项,逐项目编制《审批协同服务清单》,一对一送达项目建设单位。《清单》包含项目专班人员信息、办理事项流程、审批所需资料目录等,并详细标注每项手续办理方式和填报内容范例,让项目负责人做到审前“一目了然、心中有数”。用好“郑好办”APP,方便线上答疑解惑,最大限度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据统计,社会投资类项目、企业开办、工程项目审批时间分别节省57%、83%和58.3%。全区150个重点项目已建立各类清单450本,线上办理各类事项66件。
聚力政务服务能力大提升,彰显助企纾困的使命担当。该区建立健全区级领导周督导、区政府旬调度、区委月调度“三重调度”机制,创新推行“一线工作日”制度,动员组织各级党员干部每周二、周三进园区、进企业、进工厂、进农户,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截至目前,已累计下沉党员干部500余人次,现场解决问题60余个。创新推出“园区工作日”制度,组织行政审批、生态环境局等部门,每周固定一天统一进驻园区,采取流水作业方式,现场联合办理有关事项,变“坐等受理”“大堂办公”为“上门服务”“一线办公”,现场办公已成为行政审批工作的“日常事”。据统计,全区开办企业审批时间已经压缩到半天。
聚力项目服务水平大提升,当好服务企业的“贴心保姆”。该区建立重点项目审批周调度机制,打破部门壁垒,精准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手续办理难题,全力以赴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今年以来,先后通过调度会现场解决问题12个,优化审批流程12项。开发使用“郑快干”APP,设置办前尽早提醒、办中动态监测、办后调度跟踪等全过程管控功能,将150个重点项目的办理进度情况录入系统,由项目专班人员及时更新数据、业务办理提醒,区级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实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