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重”究竟是多重
本报记者 李弋戈
体重,一直是网络平台和日常生活中常年居高不下的热门话题。今年4月是我国第36个爱国卫生月,以“健康城镇 健康体重”为主题,活动内容以“健康体重”科普为重点,引导全社会健康素养提升,弘扬文明健康的社会文化。体重对身体有何影响?体重维持在什么标准范围内才能使身体达到健康状态?怎么做才能保持健康体重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市爱卫办相关负责人。
现实生活中,许多爱美的女性对体重特别在意,认为体重过百就胖了,就想减肥。但实际上,大家可以看出,体重过百只对不超过150厘米高的女性算胖,对于身高160厘米以上的女性,体重过百并不算胖。对此,市爱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健康体重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而是一个需要综合考量的指标。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是身体质量指数(简称BMI指数),这也是判断全身性肥胖的一个标准。计算公式为BMI=体重(千克)÷身高²(米)。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BMI指数,18.5≤BMI<24属于体重正常,大于或小于这个区间都是不健康的。24≤BMI<28是超重,BMI≥28是肥胖。肥胖是疾病,而超重是肥胖前期,两者都是引发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此外,体脂率、腰围等指标也可以判断是否肥胖。体脂率是体内脂肪重量(皮下脂肪+内脏脂肪)占人体总体重的百分比。体内脂肪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健康。一般来说,男性体脂率大于25%、女性体脂率大于30%,属于肥胖;男性体脂率低于5%、女性体脂率低于13%,说明体脂率过低,可能会引起身体功能失调。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就属于中心型肥胖,表示内脏脂肪超标,同样需要引起注意。如果存在超重或肥胖的情况,应采取科学的方法,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想达成和保持健康体重,可以从饮食和运动两方面入手。一般来说,减脂期的科学饮食有两个总要求,一是控制总能量摄入,确保每日能量摄入少于能量消耗;二是保证食物摄入多样化和平衡膳食,注意补充充足的蛋白质,保证必需营养素的充足摄入;同时避免进食油炸食品、糖果、肥肉等高糖、高脂的高能量食物。
记者在网上检索相关信息时发现,2021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的指导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牵头组织编制了《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中有4条总则,对各个年龄段人群保持合理健康的体重都适用,包括:动则有益、多动更好、适度量力、贵在坚持;减少静态行为,每天保持身体活跃状态;身体活动达到推荐量;安全地进行身体活动。
研究显示,对于18至64岁的成年人来说,每周进行150到30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到150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或者等量的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有氧运动组合;每周至少进行2天肌肉力量练习;同时保持日常身体活动,并增加运动量,这些对于达成和保持健康体重都有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