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当年读何书?
2024年05月10日 汉风古韵
文章字数:1114
文章浏览数:
叶一鸣
勉县武侯祠西北一里,有一地名曰卧龙岗,其间有一座高台,台高约六米,周约三十米。台前竖一石碑,上刻:诸葛亮读书台。《续修陕西省通志》载:“孔明读书处。”乾道八年(1172)陆游来汉中抗金,清明时节途经沔县拜谒了诸葛亮读书台,并写下《游诸葛亮武侯书台》诗,发出疑问:“世上俗儒宁办此,高台当日读何书?”
“功盖三分国”的诸葛亮当年读的什么奇书,才建立了如此不朽的功勋?从陆游到现在,近千年过去了,没有人给出过明确答案,但我们可以在史书中去寻找。《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引《魏略》曰:“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於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石广元、徐庶、孟公威三人读书采取精读,诸葛亮是独观其大略,是博览群书,从中挑选经世致用的重点的书来看,那么什么书才是重点呢?《三国志·先主传》裴注引《诸葛亮集·遗诏》:“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给后主刘禅下了一道遗诏:“你一定要读《汉书》《礼记》,有空闲时遍观诸子百家的书,还有姜太公的《六韬》、商鞅的《商君书》,听说诸葛丞相为你抄写了《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书还没有送给你,我将半道而亡,你要读书学习自求闻达。”从刘备这一席语重心长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诸葛亮重点读的书就是上述的几类书籍,主要是军事、法家方面的典籍。这也是当时治国理政、用兵打仗所急需的,他“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厉臣子”,并传授给姜维,也是一个例证。三国乱世,征讨不停,要带兵打仗,读兵书是很迫切和急用的。刘备入蜀后,诸葛亮又和法正、刘巴、李严、伊籍五人共同制定了法律制度的《蜀科》,用来治理蜀国。
《诸葛亮传》中记载他推演八卦阵、制木牛流马、改进连弩,可见他是个杂家,易经、天文、地理、科技各方面的书无所不览。第一次北伐因马谡街亭之败,诸葛亮遵从“春秋责帅”的古制,上疏自贬三级,承担了领导责任,后来姜维兵败段谷,也效仿诸葛亮旧例自贬。春秋大义旨在明辨是非、邪正、善恶、褒贬。大凡战争失利,主帅要承担全部责任。春秋三传中,《公羊传》《谷梁传》以阐发大义为主,而《左传》则以补充史实为主。因此诸葛亮可能读了春秋三传中的《公羊传》。
从以上来看,诸葛亮博览群书,无书不读,同时根据需要,重点以兵家、法家书籍为主,进行了熟读、精读,并学以致用。
2021年我到读书台探访,情景真的如陆游诗中所说“ 沔阳道中草离离”,荒草和荆棘已经将读书台遮蔽得严严实实,若不是经村民指点,外来人几乎找不到读书台了。幸今年3月,勉县决定恢复诸葛亮读书台景观,目前已经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