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难取真经

——读《西游记》有感

2024年05月10日 小作家 文章字数:1577 文章浏览数:

汉中市第八中学初三(12)班 崔颖昕 指导教师 蒋娟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这是《西游记》的开篇语。《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原著共计一百回。
  《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唐三藏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以及白龙马的协助之下,一路斩妖除魔,克服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
  在本部小说中,孙悟空是故事的大主角。他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为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成为众猴之王,号称“美猴王”。拜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地煞七十二变、筋斗云等技能。兵器是从东海龙王处抢来的“定海神针”,又名如意金箍棒,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孙悟空先后大闹地府和天宫,后被招到天庭封为弼马温。不久后返回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再次上天庭因醉酒大闹天宫搅乱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后炼就金刚不坏之躯,在炼丹炉中炼就火眼金睛。闹天宫后,在与如来佛祖斗法中失利,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悔过自新。后经观音菩萨点化,被唐僧救出,取法号“行者”,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在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后,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他生性聪明,勇敢机智,自信,武艺高强,意志坚定,嫉恶如仇,充满斗争精神,是一个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在唐僧遇难时,总是第一个去搭救的人。
  唐僧前世为如来佛祖二弟子金蝉子,后转世人间,前往西天取经,功德圆满后,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他心地善良,心怀天下,意志坚定,勇往直前,但他个性懦弱,不辨是非,迂腐怕死,偏听偏信。
  猪八戒原为天庭玉皇大帝手下的天蓬元帅,主管天河,后在人间投胎,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修得正果后被封为“净坛使者”,他性格温和憨厚,对师父忠心耿耿,不畏妖怪,深受大家喜爱。但好吃懒做,贪财好色,妒忌心强,容易动摇,好打退堂鼓。
  沙和尚原为天庭的卷帘大将,后因触犯天规,经观音菩萨点化,跟随唐僧取经。他个性憨厚,忠心耿耿,一路上少言寡语,任劳任怨。在取经路上八戒多次要散伙,但他总是坚定地说“不”。
  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之子敖闰,因纵火烧了玉帝赐的明珠,触犯天条,犯下死罪,后因观音菩萨出面,向玉帝求情才免于死难,被贬到盘蛇山等待唐僧,由于不认识唐僧和孙悟空,误食白马,被观音菩萨点化,变成白马前往西天取经,他任劳任怨,温驯冷静,赤胆忠心,平时不声不响,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纵观《西游记》全文,语言生动诙谐,有时令人莞尔一笑,有时在故事的背后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这部书还告诉我们,“单丝不成线,孤掌难鸣”。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团结的力量以及重要性,告诉我们要团结周围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人多力量大,正所谓“一把筷子难折断”,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任何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这句话揭示了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的哲理,从而鼓励我们遇到问题时,不轻言放弃,要敢于钻研,探寻解决办法。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如愿以偿,取得真经,一路上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多少坎坷挫折,但他们意志坚定,持之以恒,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这样的例子。
  电灯的发明者爱迪生,意志坚定,经过7000多次的失败,他仍然孜孜不倦。曾有人嘲笑他失败了7000多次,但他却乐观地说:“但我却排除了7000多种材质不能用于制作灯丝”。他的乐观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多么值得学习啊!
  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能够摒弃杂念,持之以恒,我坚信,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将会很容易解决!

  教师点评 这篇读后感,作者概括了故事情节,尤其对里面师徒四人的形象进行了分析,能在引述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意志坚定,持之以恒,最终能取得成功!”并且选取了爱迪生的例子来论述,文章结构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