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举措确保安全度汛

2024年05月11日 综合·广告 文章字数:820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记者 曹娜)近日,记者从市防汛办获悉,5月1日,我市正式进入汛期。为确保安全度汛,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我市全链条协同发力,统筹做好防汛备汛各项工作。
  强化责任落实,补短强弱。3月中旬,我市对防汛备汛工作提前全面部署,及时调整防指成员,与县区、成员单位签订防汛抗旱目标责任书,更新五级防汛责任人通讯录,落实四级包保责任制和防汛责任人23088人,明确大中型水库、城区等重点区域防汛责任人并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摸排“三必撤”涉险群众9696户26408人,对涉险群众按高中低风险等级进行分类,确定高风险1804人、中风险3887人、低风险20717人,建细、建准台账,明确镇村监护人3993名、网格员3171名、邻里帮扶人4500名,进一步夯实转移避险管护责任,为汛期及时撤离避险奠定基础。
  强化物资储备及应急演练。市县集中储备各类应急救灾物资价值2716万元。组建市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43支1710人,落实镇村群众性防汛抢险和巡堤查险队伍2400余支5.47万人。同时,依托市应急指挥中心平台,接入气象、交通、文旅等部门的信息系统,在处置突发自然灾害和防汛重点时段,实现部门联合值守、监测预警、会商研判及业务系统信息共享共用。各县区、部门持续开展全要素、全覆盖的防汛抢险救灾演练,目前全市各级共开展防汛演练1103场次。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培训演练全覆盖,已累计开展培训1769场,避险演练1734场。
  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合力减灾。摸排地下场所、下沉式隧道等隐患229处,逐一落实责任、措施、时限“三个清单”,摸排汛期在建工程291处,建立汛期在建工程安全管理台账。落实354座水库及江河水利工程防汛“三个责任人”,组建市级水旱灾害防御专家组,对水毁修复、山洪灾害防御等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全面开展备汛检查和度汛隐患排查整治。对全市1752处隐患点、7998个风险区开展信息核实,建立健全“一库两清单一体系”(地质灾害隐患点库,风险区管控清单、转移避险人员清单,县、镇、村、巡查员4级责任体系)。对中心城区1处易涝点和19处积水点建立台账,制定了针对性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