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匠心 朽木逢春

2024年05月13日 影像 文章字数:574 文章浏览数:

   雕工精细的茶台、栩栩如生的鸟兽,很难想象这些木雕作品的前身竟是一堆平淡无奇的枯木。在城固县饶家营村,一座堆满木料的小院便是胡鹏军的木雕工作室,他视残木为宝,常人眼里的无用之材,在他看来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馈赠,一段“朽木”,经过他的精雕细琢竟能变成精致的工艺品。
  今年55岁的胡鹏军从小就喜欢写字画画,高中毕业后在新疆乌鲁木齐当兵,复员后在克拉玛依经营一家书店,2012年回到家乡城固,先后从事石刻、墙绘等工作。2021年,经同学启发,开始正式从事木雕创作。
  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工作中的胡鹏军,神情专注,通过深入构思,充分利用木料的自然形态,使用锯子、凿子、刻刀等工具,熟练运用浮雕、圆雕、镂空雕等雕刻技艺,创作出形态各异的工艺品,作品既自然,又注重创新,表现形式追求天然、古朴的风格。对木雕艺术的执着追求,造就了他精湛的技艺,经常会有单位和个人上门定制木雕作品,作品也远销山东、西安等省市。
  今年是胡鹏军坚守木雕技艺的第4个年头。面对院子里堆放的近60吨枯木树根,他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坚守并弘扬这份工匠精神,将木雕手艺传承下去,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木雕工艺的魅力。”

(本报记者 刘俊强)


    胡鹏军使用电锯切割木雕雏形。    本报记者 汤江 摄

    胡鹏军神情专注地雕刻木龙。    本报记者 汤江 摄

    院落中堆满的枯木树根是胡鹏军眼中的宝贝。    本报记者 汤江 摄

    胡鹏军向参观者介绍木雕作品。    本报记者 刘俊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