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坝深山匠人靳凤德:

巧手精雕让“枯木”逢春

2024年05月14日 社会民生 文章字数:1069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陈然 高文亚

  在秦岭南麓腹地的留坝县火烧店镇,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居于深山,农忙时种地,闲时制作根雕、手杖,多年来孜孜不倦,打磨出一件件的艺术品,深受顾客喜爱。
  “这个树根很不错,形状像猛虎下山,我可以把它捡回去做一个根雕……”见到靳凤德时,他正在山林中“寻宝”。
  靳凤德是火烧店镇烧房坝村人,虽然已经74岁高龄,但仍精神矍铄。一有时间,他便深入密林,寻找适合做拐杖的古藤、树根、树杈。
  地处秦岭南麓腹地的留坝县,林海茫茫,植被茂密,大山深处藏着数不尽的植物瑰宝。在靳凤德看来,山间的每一根树枝、一块树根、一条树藤,全部是大山的精灵,自然的馈赠,心灵的滋养,森林中、河岸旁都留下了他寻觅的身影。
  谈起做拐杖的初衷,靳凤德说:“8年前,我上山捡板栗,看到一些树枝,形状很适合做拐杖,就想着把它捡回去,加工一下,当作特产纪念品卖给游客。”
  于是,深居大山的靳凤德,以家为工作室,将捡拾回来的枯枝打磨成“艺术品”。一个手杖的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序,锯断、打磨、抛光、上漆、晾晒、定型……每一道工序,靳凤德都格外认真,这些常人眼中寻常不过的枯枝,经过他的巧手,幻化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他让这些枯物有了生命。
  “山上捡回来的枯枝很粗糙,要经过刮皮、打磨等许多工序,记得我做出来的第一根手杖就卖给了邻居,他说我这根拐杖做得很好。”靳凤德说。邻里的认可给了靳凤德莫大的鼓舞,于是,他开始经常出入山林寻找合适做手杖、根雕的枯枝。
  缘起于兴趣,靳凤德的手杖却意外得到了市场的认可。随着留坝游客的增多,加之火烧店镇对其手杖的宣传帮扶,前来购买手杖、根雕的人从乡邻扩大到全国各地的游客,他所制作的“艺术品”渐渐成为了火烧店镇旅游业态中的一个亮点。
  很多当地人和游客都会到他的“工作室”购买手杖、根雕。为了给前来购买手杖的游客提供方便,靳凤德便将他做的艺术品拿到集市上定点售卖。“每到旅游旺季,我的手杖就会很快卖出去,有西安的、四川的,最远也有从北京来的游客买手杖,他们都说我的手杖用来爬山最好。”靳凤德说。8年间,他就做了600多根手杖和根雕,挣了2万多元。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心系乡土、技艺传承,说起未来的愿望,靳凤德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了解到这样的民间手工技艺,让这些传统的手工技艺能够传承下去。
  厚植乡土情怀、不忘来时之路。今年以来,留坝县推出了人才培育“五个一”工程,培训1000名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育100名乡村运营人才、招募100名新村民、挖掘100名非遗传承人、培养1000名新媒体运营人才,未来,将有更多靳凤德这样的深山“匠人”获得收益,被看见、被尊重,让更多近乎消失的手工技艺被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