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圣水镇全力推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

2024年05月14日 综合·广告 文章字数:716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通讯员 王煜坤)近年来,南郑区圣水镇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为抓手,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聚焦基础设施完善、主导产业壮大、公共服务提升和文化传承发展,进一步补短强弱提品质,增效赋能促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集镇品位。该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5200余万元,改造农户卫生厕所2311座,实施向阳社区老旧小区改造、便民市场改扩建,安装太阳能路灯268盏,新建产业道路4.3公里。率先实施了集镇道路白改黑,全长8.9公里汉黄公路白改黑项目稳步推进。对过境13公里渠道进行整修,青史、五爱村污水处理站项目全面开工,累计铺设污水管网24公里。
  依托区位优势,发展高效产业。投资2500万元集中连片发展食用菌2300亩,配套建设烘干房、冷库,实现亩均年收益近5万元。投资3200万元建设占地40亩、繁育生猪40000头基地一处,带动村集体和100余户群众年增收15万元。投资4000万元建成400万尾大鲵养殖池,配套建设鲵肽提取生产线和肽酒生产线,带动村集体和90余人年增收4万元。投资2200万元建成占地20亩,年产20万吨预拌干混砂浆生产线一条,极大促进辖区经济发展。同时,大力推进2024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肉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
  优化公共服务,促进文旅融合。投资500余万元打造汉桂广场1处,盘活原计生服务中心办公楼,新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站和综治中心,让群众办事更方便、休闲有去处。同时,利用闲置地、拐角处的边角地等空间,围绕微改造、精提升,配备休闲、健身等设施,先后投资240余万元建设口袋公园9个。依托辖区秦巴土漆及漆器制作、汉水古琴制作、汉服制作三项非遗,成功申报市级非遗传习所。深入挖掘辖区三线建设历史文化,在汉黄路沿线打造三线文化墙460米,绘制三线文化彩绘11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