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镇人大联络站“联”出好成效

2024年05月23日 县区亮点之多彩汉源 文章字数:987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通讯员 何宗习 王泽英)近年来,宁强县巴山镇人大积极优化履职平台功能,坚持镇村两级联动,打造了1个镇中心联络站、3个片区联络站,人大代表联络站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已逐渐成为政策法规宣传的“广播站”,凝聚民智的“转化器”,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减压阀”。
  “联络站+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立足高海拔山区镇林下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条件,镇人大代表联络站探索“联络站+产业发展”的模式,因地制宜助推林下经济发展,将特色林下产业发展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王家沟村林下野生柔毛淫羊藿为切入点,发挥人大代表的示范引领作用,联系上级技术部门,以群众的求知、求技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组织内容更丰富、更契合本土发展实际的技能指导;对接收购公司,提供上门收购服务,解决种植户后顾之忧。组织镇村人大代表、村干部、群众到现场观摩,召开经验交流会,并及时宣讲政策、经验、技术,调动群众积极性。在人大联络站的推动下,全镇淫羊藿种植户由原来的2户扩大到60多户,连片种植规模达到了1500余亩。
  “联络站+人居环境”共建和美乡村。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和代表主体作用,探索“代表+村干部+公益性岗位人员+网格员+选民”的工作模式,及时召开各级人大代表动员部署会议,组建人大督查小组,发动全员上阵,围绕村组道路、垃圾堆放点、河道、栈道花海景区内等重点区域,进行交叉督查,在“数字巴山”微信小程序设置“和美拍”,随时随地上传所在地环境卫生情况,全面监督镇域环境卫生情况,若发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整改的地方,提出整改建议,督促整改,每周通报整改情况,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联络站+基层治理”推动平安建设。有效利用“数字巴山”微信小程序,标准化建设人大代表联络站“三支队伍”、严格落实“四项机制”、坚持“五有”标准,强化机构建设、阵地建设、制度建设,确保该镇人大代表联络站规范化运转。认真开展进站活动,探索“人大代表+网格员+执行员+调解员”的代表参与基层治理工作新路径,认真开展进站活动,主动融入社会基层治理,镇人大督促人大代表们轮流到站接待选民和群众,收集意见和建议,分类处理交办给政府有关部门限期办理,并持续跟踪结果,确保高效落实。
  目前,该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进站活动10余次,开展政策理论宣讲活动20余场次,接待群众来访200余人,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