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
——我市文明交通提质行动取得实效
2024年05月29日 法治
文章字数:1584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杨军
5月9日,市公安局在全市公安机关部署开展以“安全环境优建优享,文明交通你我同行”为主题的文明交通提质行动。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坚持以三个“281”系统部署为统筹,以“双勤双控”专业实战演练为重点,狠抓“两主两新三支撑”警务改革,深推“交所合一”融合,“交巡所”联勤联动,全力治乱优序、深排化险、防控处突、查控治乱、服务群众,全面优化道路交通秩序,全面维护社会治安大局,全面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努力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全面查控治乱
净化交通秩序
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公安交管部门抽调机关警力下沉一线,加大固定执勤点设置密度和“铁骑”机动巡查频次,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摆在路面,持续深化“交巡所”联勤机制,发挥警种“最小单元”联巡联管联控优势,规范执勤执法。发动驾校学员志愿者在城区各路口,对不文明交通违法进行劝导教育,集中警力整治车辆违停、不佩戴头盔、“三无车辆”、电动车随意穿行、加装遮阳伞、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飙车炸街、马路市场等城区突出交通违法,迅速形成了严管严查高压态势。
同时,组织公安交警、交通、城管、街办等多部门联合开展执法统一行动,采取定岗+流动相结合的“扫街”勤务模式,全面整治城区街面乱象。先后现场查处各类交通违法21000余起,拆除遮阳伞(棚、挡风板)3800余副,清理马路市场、占道经营、摆摊设点562个。系统开展“双基普查”,全面加强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共排查治理省、市级道路交通事故多发路段及安全隐患突出路段市级督办隐患41处,对重点车辆、重点驾驶人、停车泊位底数、交通技术监控等进行摸排并分类建立台账,不断优化信号灯配时,规范路内停车泊位施划,修缮缺失的交通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交通安全基层基础安全防控水平。
所队提档升级
做实暖心警务
全市治安管理部门紧抓基层所队提档升级,全面强化派出所主防职责,全面落实城区“交巡所”联勤联防,推进农村“所队合一”建设,全市106个偏远农村派出所与交警中队有效融合,通过重组基层警力、打破警种壁垒,推动警种整合、业务融合、力量聚合,助力治安、交管业务双提升,实现了“1+1>2”的效果。29个城区派出所与巡警队、交警队建立健全“联动指挥、区域联控、动态联动、联合执法”机制,精准投放警力,增强街面感知,实施重点化险、特别治理、区域治理,构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新格局。
持续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站式”公安业务综合窗口服务模式,在户籍室设立车驾管业务办理窗口,13项车驾管业务下放派出所,实现就近办。紧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目标,依托派出所、警务室和警务工作站,建成老百姓家门口的暖心警务会客厅106个,统一建设标准、外观标识、职责任务,配备办公设备、便民设施,热情接待群众、服务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处、报警求助等便民服务,接待群众千余人次,调处矛盾纠纷225起,收集意见建议95条,服务群众300余人次,发放暖心警务卡2万余份,搭建起了与群众沟通的“连心桥”。
优化勤务模式
提升管控能力
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公安巡特警部门聚焦特别勤务与常态勤务转段、聚焦防控处突与查控治乱有序衔接,优化勤务模式,全面加强巡逻防控,对标网格化巡防和处突时限要求,全面加强“1、3、5”分钟快速反应。围绕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广场车站、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区域,统筹“交巡所”综合体、社区警务室、铁骑快警小组、机关下沉警力等一线执勤力量,以街面屯警点、勤务站、交巡警联勤点等为依托,按级别设置三类快反圈及支撑点51个,设置“必巡线”75条、“必到点”280个,做好警力、装备前置,打造小而精、多且广的街面处突“快警”,综合采取“警情盲测”和“红蓝对抗”方式,组织开展跨区域、多警种实装实兵实景对抗训练演练,磨合处置机制、固化处置流程、提升快反战力。行动开展以来,日均出动警力820人次、警车220辆次,实现了主城区警力全覆盖,有力提升了应急处突和整体防控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