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品牌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观光农业
我市推进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05月30日 要闻
文章字数:2372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记者 李弋戈
初夏时节,万物葱茏。天汉大地千里沃野上,农作物生机勃勃,正酝酿着一个美妙的收获季。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锚定“绿色循环·汉风古韵”定位,立足生态优势、特色农业两个基点,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品牌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观光农业,推动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品牌 让农业更有机
“翩翩兮朱鹭,来泛春塘栖绿树。羽毛如翦色如染,远飞欲下双翅敛。”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看到在河塘中嬉戏、身姿优美的朱鹮,诗人张籍写下诗句,永远定格下这一动人的画面。
如今,从孤羽7只到万鸟竞翔,濒危朱鹮保护不仅创造了生态奇迹,也为后人的生活带来新机遇。世界仅存7只野生朱鹮发现地的洋县,现在正迈步走在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快车道上,持续擦亮洋县有机农业品牌,并带动全市有机产业突破发展。
小满刚过,位于洋县县城以北、朱鹮保护核心区的洋县纸坊街道草坝村,收割完油菜籽的农户们忙着整理农田,为种植有机黑米做准备。
“有机农业的各项标准都是相当严格的。”该村党支部书记刘煜华介绍,经干群的共同坚守和付出,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草坝村有机产业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
该村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中心基地+核心片区+专业农户”的有机农业品牌发展之路,成立了洋县朱鹮湖果业专业合作社院士专家工作站,打造有机农业旅游观光区,做强“朱鹮湖”有机品牌。2023年,该村集体经济积累达2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万元。全村被认证的有机梨果3800亩和有机稻米、油菜基地6050亩;13类农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年收益达6000万元以上。该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中国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研究示范基地等称号,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目前,全市累计认证有机农产品16大类178种,有机农业基地面积达24.79万亩。全市企业中有102家取得有机产品生产资格,有机农业年产值超18亿元。现有中国驰名商标6个、地理标志品牌32个、注册涉农商标7535个,“味见汉中”入围“中国品牌农业与市场年度新锐品牌30强”,“汉中仙毫”品牌价值达46.87亿元,开设农产品品牌专营店174家,品牌农产品年销售额25亿元以上,“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农业体系正加快形成。
科技赋能 让农业更智慧
插秧机在水田里来回穿梭,嫩绿的秧苗被整齐地插进了田里,田间地头架设的传感器实时记录着大气、土壤、水质、病虫情况,随即这些数据就展现在了稻渔数字化管理中心的大屏上。农业生产管理实现实时化、标准化、智能化,经营主体及种养户从“看天吃饭”转变为“知天而作”……日前,记者走进城固县龙头镇,农户们育秧插秧正忙,智能化的生产方式让农业充满了科技范儿。
“通过传导到数字化管理中心平台上的数据,哪块田该换水了、什么时候该增氧了,情况一目了然。我们会把情况及时告诉农户并进行农技指导,让农业生产更加精准高效,也实现了增产增收。普通稻米每斤售价2至3元,有机稻米比普通稻米平均每斤高出8元。”龙头镇农技中心站长刘兴国说,该镇建有我市首个智慧化稻渔生产基地,由数字化管理中心、工厂化育秧中心、稻渔综合种养区和农旅融合示范区4个部分组成。整个基地辐射服务该镇5个村共计3500亩稻渔综合种养核心示范区,对区域内的生产数据联网采集,利用大数据统计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决策。
近年来,我市积极实施智慧农业应用工程,整合各类农业数据平台,建设集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应用集成、智能分析于一体的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交换、融合应用,不断提升智慧农业综合服务水平,数字乡村建设速度加快,同时力推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推动智能感知、分析控制等技术装备集成应用。
目前,全市建成设施蔬菜基地5.6万多亩、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46个,发展设施食用菌2.7亿袋,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909个;全市70%以上特色农产品实现线上销售,2023年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超18亿元。实施智慧农业示范项目100多个,建成智能化种养基地101个,2000余条特色产业智能化生产线建成投用,全市智慧农业产值超80亿元。
多元发展 让农业更有趣
“今年西乡县干毛茶产量预计可达1.85万吨,产值超29亿元。”西乡县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胡升旭说,全县茶园面积36万亩,7万户27万余人种茶,户均年茶叶收入1.5万元以上。
茶园观光、采茶体验、手工炒茶、夜宿茶园……如今,茶产业的发展更加多元化,增收致富也不仅仅靠卖茶叶,“茶”主题旅游产品和文化体验活动成为我市春夏旅游的“宠儿”。西乡县文旅局局长葛年华说:“西乡以‘中国最美茶乡’品牌建设为抓手,持续放大‘山、水、茶、田园风光、生态农业’特色资源优势。仅今年“五一”期间,全县接待游客1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00余万元。”
铁路风情小镇、上坪民宿、星空露营基地……初夏的略阳县徐家坪镇绿意盎然、一步一景,游客成群结队打卡拍照、亲近自然。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五个农业”,徐家坪镇打造了铁路风情小镇国家AAA级景区、郙阁田园综合体和上坪红色教育基地,充分挖掘郙阁文化、红色文化、宝成铁路文化等资源优势,结合产业布局,建成朱儿坝千亩大樱桃观光园、中山梁农业观光网红打卡地、上坪观光农业示范点等多个农业观光点,全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实现农业与旅游同步、经济与生态共赢。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观光农业精品工程,发掘资源禀赋、立足区位优势,加快构建起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效益明显的观光农业发展格局。目前,全市建设农耕体验基地7个,在全省率先认定83家生态茶园和11条茶乡精品线路,建设茶旅融合园区20余个,宁强玉皇观茶旅融合园、镇巴楮溪源茶园成功打造成国家3A级景区。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点70个、精品乡村旅游线路46条,留坝县入选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7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9个,超过20万群众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增收致富,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共赢效益正加速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