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执法+N”模式 护航市场主体发展

西乡打出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组合拳

2024年05月31日 要闻 文章字数:999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通讯员 谢阳 范鹂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全面规范执法行为,建设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文明服务的行政执法队伍,西乡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创新“执法+N”新模式,进一步精细化执法流程,提升执法规范性、公正性与文明性,确保营造优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实施“执法+全员学法考核”。将宪法、民法典、市场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和执法程序分为六大模块共1200个知识点,覆盖执法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涵盖全方位职能领域。通过“一周一学、一季一考”,由局党组班子成员带头领考、法制顾问评查解析,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的法制素养和执法能力。
  开展“执法+示范轮岗讲法”。聚焦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商标专利、公平竞争等监管领域,推行股室长“2小时讲法”制度,每周安排股室长讲业务、讲法规、讲认识,以“靶向”讲法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综合素养和执法水平。今年以来,累计举办业务培训30余期,参训人数130余人次。
  推行“执法+司法提前介入”。定期邀请县司法部门就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行政处罚及其应用、行政复议、行政强制措施等内容进行专业指导,以生动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深入剖析在“学法、普法、执法”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帮助执法人员更好开展工作。同时,在处理重大或复杂的争议案件时,及时与县司法部门协调共商,畅通行刑衔接渠道,确保执法对象合法权益得到依法保护。目前,已联合县司法部门开展指导、检查和研讨活动33次,发现并解决问题隐患25项。
  推进“执法+实操场景拓展”。持续拓展系统内、系统外多场景执法实践,分期抽调执法业务骨干开展本部门、部门间执法交叉检查,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文明城市创建、执法监督检查等各领域工作。通过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拉网式、会战式集中整治,更迭执法应用场景,实现执法领域多样化“触碰”,全面提升市场监管系统执法队伍的实操能力。
  筑牢“执法+信用分级赋能”。运用省级通用信用分级分类划分标准,利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对检查对象实施信用A、B、C、D分级分类监管,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确保实现执法监管效能最大、监管成本最低、对正常经营主体干扰最小。
  强化“执法+社会协同共治”。积极发挥社会组织、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主体在市场监管中的作用,探索形成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执法新机制,通过共同开展法治宣传、行业自律、公众监督等活动,不断增强市场主体法律意识,推动行业规范发展,大力营造公平竞争、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