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的悲剧人生

2024年05月31日 汉风古韵 文章字数:1867 文章浏览数:

王印明


  出勉县城向西六公里到武侯镇的水磨湾,一边是古阳平关雄伟的城墙,一边是金牛古道上通往蜀中和陇右的三岔路口。路边的空地上矗立着三国英雄马超的塑像,白马银盔,雄姿英发,气宇轩昂。他目光炯炯遥望着远方,胸中似有百万雄兵。站在他的塑像下面,历史的风烟从金牛古道上滚滚而来。
  马超(176—222),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儿子,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因穿白袍银甲,骑白马,人称“锦马超”。他英姿勃发,骁勇善战,实力超群,天下扬名,就连一代枭雄的曹操征马超时,也吃了许多苦头,叹道:“马儿不死,吾无葬身之地也!”民间则有“三国英雄数马超”的说法。
  东汉末年,战火纷争。马超少年得志,因战功卓著,封偏将军,领刺史衔。曹操诱杀马腾,他为报父仇,联合韩遂起兵反曹,潼关一战,杀得曹操狼狈不堪,割须弃袍,差点丧命。建安十六年(211),曹操使用离间之计,使马超与韩遂相互猜疑,然后抓住时机突袭,大败马超。马超战败后还军陇上,杀了凉州刺吏韦康,自领凉州牧,督凉州军事。建安十八年(213),称雄凉州的马超在冀城被杨阜、姜叙击败,妻儿老小全部被杀,整个马氏家族200余口遭灭顶之灾,亲族灭绝的气还未顺过来,韦康故臣旧部又合谋袭击马超,马超走投无路南逃汉中,依附割据汉中的五斗米教首领张鲁。据《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记载:“(马)超兵败,遂南奔张鲁”。
  张鲁据汉中后,自封“汉宁郡王”,他见马超“兼资文武,雄烈过人”,甚是喜欢,便任命为都讲祭酒。马超家族在西凉是名门望族,很得羌胡人心。马超投张鲁时,数万家流民随同马超而来,纷纷加入五斗米教,不仅增添了声威,还壮大了势力,于是,张鲁当众宣布招马超为女婿。
  张鲁唯一的女儿叫张琪瑛,天生丽质,乃一才女。张鲁欲把掌上明珠嫁给马超,可见对马超的喜爱重视。一对年轻人也暗自欣喜。只不过,马超才从兵败中缓过神来,此刻的心思是尽快夺回陇右之地。马超再次向张鲁提出派兵,去北攻凉州,张鲁自然应许,可是没有获取成功。这时,早就心存妒忌的张鲁手下将领杨白,趁火打劫,谗言相加,《典略》记载:“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张鲁受到小人挑拨,开始对马超有所怀疑,于是中止亲事。马超对张鲁出尔反尔,感到很是不爽,成了心中郁结,加上后来发现张鲁难成大事,一气之下从武都逃到了氐中,去投奔了刘备。刘备素知马超骁勇善战,大喜过望:“今马超来,我得益州矣。”
  建安二十年(215),曹操攻打汉中。古阳平关失守,张鲁投降曹操。于是,曹操把马超的次妻董氏赐给马超的仇人阎圃为妾,使马超受尽奇耻大辱。更可恨的是,张鲁为了表忠心,亲手杀害了董氏刚出生不久的儿子马秋。与此同时,张鲁为了讨好曹操,把女儿张琪瑛许配给了曹操的庶子燕王曹宇。
  人生如戏,奈何成殇。曹操控制了汉中,需往北迁徙人口。在曹操带着张鲁家小去北方时,张琪瑛没有随父从夫,而是独身留居沔阳,去汉水南岸的罐子山习传五斗米教。不久,张琪瑛去世,享年二十二岁,死后就地安葬。信徒为其立庙纪念,人称女郎庙。
  时代的洪流,往往裹挟着人的命运。马超先是投靠汉中张鲁,随后跟刘备四处征战。定军山之战时,马超重返汉中,镇守阳平关,可谓雄关猛将,被封为“五虎上将”之一。蜀汉在西南建立政权后,刘备便命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封“斄乡侯”,守西部门户阳平关。
  马超武功超群,能力出众,加之阳平关一带相邻陇南,羌人将其奉为“神威天将军”。既得羌人拥戴,必不犯境,数年中,雄踞一方,安然无事。
  然而,正是这一道雄关,成了马超一生难以解开心结的地方。尽管他骁勇无比,武艺高强。可是就在古阳平关这个地方,他先遭受张鲁悔婚,又痛失妻子。这些刻骨铭心的深仇大恨,马超无法报仇雪恨。而刘备只顾维护和稳定蜀国的江山,却忽视了古阳平关是马超的伤心之地。因而,一世英豪的三国英雄锦马超,虽有盖世武功和英名,也只能是坐困愁城,“危惧”而已。冥冥之中,马超悲伤与日俱增,胸中的悲痛无法释怀。
  自古英雄多悲怆。公元222年,刘备兴兵东征,不料大败而归,蜀中精锐尽丧。马超心知收复雍凉、回归故土已然无望,连同以往征战留下的伤痛、数丧亲属的抑郁,以及复仇的落空,他怀着无尽悲愤,英年早逝,年仅47岁,葬于汉水北岸。马超出身于武将之家,其勇猛有余,却谋略不足,成为他人生的悲剧。陈寿在《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给了马超这样的评语:“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
  马超雕像不远处的田地里,农人正在劳作。一群小学生,穿着崭新的校服,有说有笑地从雕像旁经过。他们边走边唱道:穿白袍,骑白马,提金枪,战曹操……三国英雄数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