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作舟方致远

2024年05月31日 小作家 文章字数:906 文章浏览数:

汉中市第八中学九(4)班 邵佳怡 指导教师 黄彦平


  “嘘,不要惊扰我的旅途。”
  从明月如霜,槲叶落满山路,我看见露从今夜白的缠绵悱恻;风雨飘摇,有人夜阑卧听心系家国,也有人载着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潇洒自如。金发男孩牵着飞鸟来到撒哈拉沙漠,追逐梦想的少女在街头肆意奔跑。他们越过历史山海向我奔涌而来。
  这就是书的世界,是诗意的世界,它让所有人在命运里相遇。
  但这不仅仅是书所蕴藏的惊喜,更多的,它在生命长空上创造出绝无仅有的如海云端。
  以书作舟,书跃动着生命的脉搏。世事变迁使人如哭丧转蓬,生命被现实拆碎成腐木断柯,而知识恰能给幽茫心事以最温存的慰藉。我们耳熟能详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投身于文学与书籍,丰富自己的精神而继续自己的事业;而约翰·威廉斯笔下的斯通纳,也以文学为慰藉,方于一战硝烟之中,捍卫自我的内在完整。书给沉睡世界和匍匐着的众生以抚慰,是热,是光,与读书者的心脏同频跳动。
  以书作舟,书激荡着思想的火花。迷茫社会里,有人撑起文学与艺术的旗帜,用人文主义拯救民众于黑暗水火,让西方世界看见黎明的曙光;艰难境遇里,有人秉承内心良知,用生命唤醒民族觉醒,近代仁人志士将马克思主义思想引进中国,带领中国逐步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心怀寰宇,以知识为锋刃对抗从身旁至远方的万千苦难,这是读书为那时的他们提供的出路,更是为我们、为这个世界提供的真正出路。
  以书作舟,书闪烁着灵魂的微光。博尔赫斯将阅读比作“不亚于周游世界或是坠入情网的体验”。文字将虚拟之感赋予实体之意象,它可纵横古今让你看见千年前的蒹葭寒露、依依杨柳,让你听塞外战士低低地吟唱与怒吼;亦可跨越中外让你听见文艺复兴时期教堂钟声,为孤寂的墓前放上一朵白山茶。书如夜,恶在夜里,善在夜里,醒在夜里,梦也在夜里。正是此长夜,滋养出我不朽之灵魂。
  正如尼采所说:“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书的意义,也绝非仅限桎梏中的金榜题名。长风翻腾,波涛汹涌,而我以书作舟,坚定驶向远方。

  教师点评:本篇文章结构严谨,用段落排比手法,以场景引出下文要论述的话题“以书作舟的意义”。材料的使用恰当准确,与文章的主题紧密契合。结尾处的总结照应标题,内容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