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主”驱动协同履职 “交所”同频融合提质

我市交警部门全力维护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

2024年06月05日 法治 文章字数:1750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通讯员 徐怡昭)“交所合一”警务改革以来,市交警支队以安全畅通、文明交通、幸福融通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汉中新篇章为目标,以“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为驱动、以“交所合一”深度融合为牵引,助力“百千工程”提档升级,推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市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全面下降,有力地维护了交通安全形势的持续平稳。
  以我主责,穿透落实,着力提升履职担当能力水平。聚力主战理念提质。编发全市公安交管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六大实战运行机制,进一步压实了全市交管工作运行体系。坚持每周例会调度通报和工作督办督察制度,清单式下发督办工作任务127项,推动各项工作的跟踪问效和推进落实。支队带班领导每周不少于两天夜间到高速检查危化品运输安全工作,守牢危化品运输安全底线。聚力一线主防提效。围绕“控大归零”工作目标,城区发挥“交巡所”联勤效能,农村地区夯实“交所合一”派出所主防责任,聚焦一早一晚、“三上三下”重点时段,采取机动巡逻、定点执勤等模式,常态化落实整治机制。全面建立警格化、路长制管理模式,中心城区60条主次干道,由基层中队包抓片区,支队领导班子、汉台、南郑分局及交警大队班子包抓路段全覆盖,层级责任有效夯实。支队班子成员每周三天到包联县区、包抓路段督导检查,参与执勤,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起到了示范效应。同时,坚持警力下沉机制,支队机关科室、所队按照平战结合,以最小单元形式,常态下沉一线开展交安宣传和路面疏导。聚力专业素养提能。集中力量开展练兵培训,建立案件评查工作常态化机制,组织开展全市“交所合一”业务培训3次、机关科长讲业务8场次,支队政治理论学习会议5次、党总支会议4次、专题学习教育2次,实现每名民警力树“一旗”,全警执法能力水平切实提升。
  标本兼治,防控并举,着力提升本质安全管理水平。全面落实市县交安委牵总协调各项机制,严格推动市安委会印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责任追究措施》落地实施,建设交通安全劝导站2086个,配备劝导员3200余人,年度落实保障经费1015万元,市级主导牵总、主体在辖区、管理在镇办、延伸到村组的农村交通安全综治格局初步形成;对近3年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2019年以来6人以上伤亡事故点段进行全面排查。今年以来,累计排查交通事故多发路段及隐患路段124处,已完成治理51处;严格落实“双勤双控”勤务模式、“1、3、5”快反机制,设置68个城区“交巡所”执勤点,发挥联巡联管联控优势,强化重点路段、重点时段警力部署。全市累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9.8万余起,城区头盔佩戴率稳控在75%以上。
  深化改革,护航发展,着力提升便民利企服务水平。对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车驾管业务进行研究梳理,将13项车驾管业务下放至派出所,方便群众就近办理。全面落实异地办、便捷办、网上办等新举措,推行小客车登记全国一证通办、车辆信息变更跨省通办、申请资料和档案电子化、非营运车辆优化检验周期后办理等交管改革,建立“一站式”交易登记服务28家;设立老年人服务绿色窗口(办结)11个,办理亲友代办60岁老人交管业务361笔。推行驾驶证电子化办理,通过12123网上申请办理电子驾驶证(办结)147154条。便利境外公民办理延期、回国、持境外领驾驶证换领中国驾驶证共57笔。印发《汉中市非国标电动车过渡期登记备案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非国标电动车管理;全面推广轻微交通事故线上视频快处应用工作,建立交通事故远程处理中心11个,实现轻微交通事故线上视频面对面处置。创新推出车辆检测业务周日企业检测业务批量办措施,办理企业大宗检测业务2356笔,全力助商稳企、护航发展。
  全域覆盖,宣教引领,着力提升文明交通创建水平。持续开展文明交通创建活动。积极倡导一盔一带、机动车礼让行人、拒绝酒驾等出行理念。先后向全体市民、全市公职人员、全市中小学生发出4封倡议书,印制并发放15余万份;组织开展“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讲活动2035余场次,受教育群众10万余人。通过登门入户唠家常,田间地头话安全等方式,农村“大喇叭”播放交通安全音频20万余次;建设农村地区路口警示提示牌、农村学校交通安全宣传栏、农村交通安全“大喇叭”等宣传阵地2119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宣传阵地23个。全市建设19处马路学堂,对重点人群、时段、行业开展“量身定制”的精准宣教1650场次,交通安全宣传覆盖面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