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护理10余年,悉心照料一百多位残疾老人,宁强赵冬梅——
用爱守护“夕阳红”
本报记者 崔慧芬 通讯员 李长波 文/图
阳光明媚,赵冬梅在户外细心地为老人剪指甲。
“护理老人虽然很苦、很累,但他们的笑脸给了我最大的安慰和鼓励。这些年来,和他们朝夕相处,我早已把他们当作了亲人。”见到赵冬梅时,她正在为一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喂饭。
赵冬梅是宁强县大安中心敬老院一名普通护理员。10余年间,她用耐心、爱心照料着一百多位残疾老人的饮食起居,对二十多位去世老人做了临终关怀。
“刚来时,还有些不习惯,有的老人常常忘事,甚至大小便都难以自控,但与老人们在一起也有很多快乐时光,我选择坚持下来。”赵冬梅说。10余年间,他与院里的老人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她习惯了他们,他们也习惯了她。
对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赵冬梅每天都要给他们端水喂饭、更换尿片、翻身擦洗,每周给他们洗头洗澡、换洗衣服、拆洗被褥,尽力为他们提供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2015年入住敬老院的蒋永华双目失明,他性格有些怪异,前后更换过6个护理员都无法让他满意。最后,赵冬梅自告奋勇地站出来成为蒋永华的第7个护理员。
每天下班后,赵冬梅不急着回家,而是和蒋永华谝闲传、拉家常,了解他失明之前的生活习惯和日常趣事。渐渐地,蒋永华老人有了很大的改变,再也没有骂过人、摔过东西,说话温和了,笑容也多了。
敬老院里有一部分聋哑人,刚接触时,赵冬梅用简单的手语和他们交流,但她发现每个聋哑人对手语的理解是不同的。于是,赵冬梅仔细观察他们的肢体动作,揣摩他们的心理活动,做到和每个聋哑人无障碍交流。
“赵冬梅每天都是笑眯眯地,我们一看到她就很高兴。这么多年,她从来不会嫌弃我们,感觉我们就像她的家人一样。”敬老院老人马志强说。
夏正兴老人入住敬老院时双下肢瘫痪,只能凭借一块巴掌大小的轮胎皮垫垫在屁股下方,双手支撑地面坐着移动。赵冬梅看得心疼,随后制定出穴位按摩计划,对老人进行康复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她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夏正兴终于能够使用双拐走路了。
敬老院里,赵冬梅免不了面对生老病死。在老人临近生命终点时,她为他们翻身擦洗,尽心竭力照顾好他们最后一程,让他们体面地离开这个世界。
“虽然和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但每当有老人离世,我心里仍然很难过。我为死者净身、穿衣,按照他们当地习俗做好后续事情。”赵冬梅说。
护理老人不但苦、累,而且薪酬低,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少之又少,但赵冬梅一干就是10余年,如今她已是全县从事老人护理工作时间最长的楷模。在她眼里,护理不仅是一份工作,更多的是一份责任,“每当看到老人这么依赖我,心里就割舍不下。这种被惦记、被依赖的感觉,就像我真的是他们的家人一样。在护理老人的路上,我还要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