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容器型父母”

2024年06月07日 家庭 文章字数:567 文章浏览数: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但有时候他们的独特却使他们难以符合家长心目中对于完美小孩的预期,特别是当孩子出现了一些情绪时,父母会很难理解。面对孩子这些不完美的情绪,家长最好的做法就是成为“容器型父母”,对孩子予以接纳。
  法国心理学家比昂认为,当外界可能会对孩子造成比较大的冲击和一定内心的伤害时,每个优秀的父母都应该具备足够的“容器功能”:父母面对外界或者孩子自身传来的焦虑,拥有承担焦虑的勇气,并能替孩子先行一步将信息处理好,并将信息以孩子能够接受的积极形式传达给孩子,以减少焦虑给孩子带来的正面伤害。
  容器不是替孩子接受情绪,而是父母与孩子一起感受情绪的过程。比如家长急匆匆地想要送孩子出门,挑选了合适的衣服,孩子却说什么都不肯穿。面对孩子突然出现的否定危机,有的家长感到一头雾水,即使孩子不停哭闹也不顾孩子的感受逼着孩子穿上。而“容器型父母”则是这样做的:面对孩子突然出现的反抗情绪,家长不会用强硬的态度逼迫孩子低头,而是会蹲下来问孩子“你为什么不想穿这件衣服,你想要自己穿衣服吗”?
  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想法被发现了,情绪需求被满足了,就会停下哭闹,用平静的声音告诉父母“没错,我想要自己穿衣服”。最后不管孩子有没有自己穿衣服成功,父母都在这一次的情绪波动里,做了孩子情绪的容器,让孩子懂得自己的情绪并将其平静转化。
  

(据《中华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