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书写平安答卷

——我市公安深耕主防警务纪实

2024年06月12日 法治 文章字数:1536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黄莉


  近年来,我市公安以落实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夯实基层基础为着力点,积极践行主动、预防、暖心、数字、创意“五大警务”理念,深入推进平安建设,高质量助推平安汉中建设。目前被评为2023年度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在2023年度全省平安建设满意率测评中,我市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公安系统满意率分别取得“双提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创9年来历史新高。双向提升的“平安答卷”是汉中公安推进平安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的生动印证。

  市县主战 下好平安建设“先手棋

  我市公安始终坚持把“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置于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在全市公安机关部署开展“强力提质、聚力攻坚”战训护航高质量发展研谋破题活动,强化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改革,加快推进“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建设、智慧公安建设,做到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以新编成、新机制、新手段促进新质公安战斗力生成与提升,全面提升公安基层治理水平。
  制定出台《全市公安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落实“派出所主防”工作的实施意见》《派出所主防责任清单》,派出所提档升级十条措施,系统安排双勤双控实战提能、五大警务提质增效、八防归零专项攻坚、八督一体加压推进,派出所主防专业+机制+大数据现代警务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


  派出所主防 夯实基层治理“压舱石”

  日前,家住西乡县东渡社区的李大爷因翻新院墙与邻居老魏发生冲突,城南派出所东渡社区暖心警务会客厅民警何小奇主动协调联系村干部、自然资源部门同志,对双方边说理边闲谈,半天功夫,双方握手言和,老魏还主动让出20公分土地给李大爷家翻新院墙。
  纠纷的快速化解得益于社区民警对村中事务了如指掌。目前,全市已实现1892个“一村一警”全覆盖,155名派出所所长、952名社区民警全部实现两进班子,建立所长共建共享微信群1363个,吸纳基层综治力量79151人,实现警务村务无缝衔接,社区民警80%以上时间沉在社区,初步形成共治共享格局,推动矛盾纠纷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型,社会面见警率、管事率和震慑力、控制力显著提升。


  枫桥式创建 绘好固本培元“枫警线”

  调解家长里短、摸排安全隐患……勉县公安局武侯派出所所长彭建国带领由热心群众组成的“沔水义警”队伍,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群众优势,参与到治安巡逻、矛盾调解、法治宣传、护校安园、禁毒反诈宣传等工作。这支队伍在派出所带领下,有效地为社区治安巡防、邻里纠纷化解提供力量支援。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汉中公安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坚持“党政主导、公安主力、群众主角”,大力推行警格+网格,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吸纳社会热心群众成为志愿者,打造资源共享、风险共防、责任共担、平安共创的基层警务共同体,涌现出城固博望大妈、勉县沔水义警、西乡白马联防、景+警互联、志愿红+守护蓝、洋县鹮乡义警等平安类社会组织,成为基层矛盾化解的重要力量。

  大数据赋能 增强提质增效“源动力”

  我市公安以专业+机制+大数据三轮驱动为方法路径,推动公安工作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的系统性重塑、整体性变革,进一步推进全市信息数据的整合、共享、应用,赋能基层基础工作。加快雪亮工程、智慧交通、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组建指挥调度最小作战单元,建立警种联动、专班发起、警情处置等6项机制,统筹公安信息系统视图资源和社会化资源,对数据进行深层次挖掘和研判,对接一线作战单元需求,快速反应、精准指导、锁定目标,提升了社会治安智能感知、立体防控、快速处置、精准打击和便捷服务能力,为现场处警和快速破案提供实战信息支撑。
  结合实战需求,优化整合应用系统、丰富实战模型,拓展实战功能,梳理汇总了经济安全、风险防控、“两卡”打击等业务领域,自主研发了8个实战模型,助力摧毁犯罪团伙13个,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629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