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菜共生”新模式,打造现代化“植物梦工厂”

2024年06月15日 要闻 文章字数:888 文章浏览数:

本报见习记者 高思懿


  地里种菜、塘中养鱼,二者似乎毫不搭界,但在七里街道金华村睿智现代都市农业园中,二者却科学地结合在了一起。连接种菜、养鱼的,是一个称之为“鱼菜共生”的数字化生态系统,以此为核心的睿智现代都市农业园,正努力构建一个“三产”融合的产业基地。
  6月13日,记者来到金华村一探究竟。走进睿智现代都市农业园,一排排设施大棚整齐排列,场面壮观。步入大棚,满眼是长势繁茂的水培蔬菜,水面上的叶菜鲜亮饱满、青翠欲滴,池中游弋的各类鱼儿肥硕惬意,鱼在菜中长,菜在水中生,伴着潺潺流水和谐共处。
  鱼菜共生,并非想当然的“水上种菜、水下养鱼”。所种蔬菜,也不是长在水中的水生蔬菜,而是本应长在地里的生菜、芹菜、空心菜,茄子、西红柿。“在鱼菜共生系统中,一个种植槽就是一个蔬菜生产线。菜种在‘流水线’上,靠根系吸收水中养分,快速生长。”农场负责人赵学锋,掀起一块泡沫板,解释其中奥秘:“看,通过‘鱼菜共生’循环系统,鱼池里的水经过蔬菜池净化,鱼的粪便和饵料成为蔬菜的无公害肥料,水质好、养分足,养出来的鱼口感好,种出来的蔬菜也鲜嫩!”赵学锋笑着说。
  “‘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复合耕作体系。”赵学锋指着鱼池和蔬菜池之间纵横交错的管道介绍,通过这些管道,他们将鱼池和蔬菜池连接成一套种养循环系统,这种循环种养系统不仅节约了成本,鱼菜产量和品质也大大增加。目前有50座大棚,总产值200万元左右,年均带动村民增收5万元以上。
  “鱼菜共生”系统大大减少了种植、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实现了零排放,是一种可持续循环型的低碳生产模式。还让动物、植物两者之间达到一种生态平衡关系,这种可循环的生产模式既符合国家鼓励农业绿色发展的要求,也满足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不管何种渠道,消费者拿到的都是‘活体蔬菜’。”赵学锋说,“鱼菜共生系统蔬菜,可以带根配送,消费者买回去后,把它泡在水里,至少可以存活15天。这种保鲜方式,不需要喷施保鲜剂,保鲜时间长、绿色生态。”
  如今这种生态养殖将发展成生态旅游大棚。在大棚中种植一些适宜游客采摘的新鲜蔬菜,来吸引游客,游客在休闲之余,也能吃到新鲜的蔬菜和鱼,形成了一道新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