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民歌音乐会全省巡演汉中站演出举办
演出现场,各具特色的民歌表演轮番上场,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视听盛宴。 本报记者 司霜 摄
本报讯(记者 司霜)6月17日晚,由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汉中、安康、商洛三市共同打造的陕南民歌音乐会全省巡演汉中站演出在我市红星剧院举办。
音乐会分为《春光》《往事》《欢腾》三大篇章,以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创作的《陕南素描三首》为每一篇章的序曲。清新秀丽的曲风统领各个章节,让观众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如诗如画的陕南,了解陕南人民的生活与情感。
《汉水放船》《这山望着那山高》《汉水游女》《放排歌》等歌曲描绘出汉中等汉江沿岸城市的秀美生态;《迎红军》《送郎参军》《幺妹月下绣荷包》《十送红军》等红色主题歌曲唱出了陕南人民浓郁的家国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打仙桃》《年年有个三月三》《茶歌联唱》《雀儿歌》歌声中洋溢着巴山脚下汉水岸边陕南人民火热的生活场景;《一曲山歌汉中情》将古老和现代融合、质朴和流行契合,唱出了汉中悠久厚重的历史以及独特的城市魅力……具有汉中地域文化特色的民歌将音乐会一次次推向高潮,现场观众沉浸其中。
“太精彩了”“不舍得离开”“很感动!”现场观众对音乐会赞不绝口。56岁的张民会当晚在家人的陪伴下来观看音乐会。“表演得非常好,委婉舒展的曲调、柔和细腻的感情唱出了我们汉中人建设发展家乡的良好精神风貌。”张民会动情地说。
陕南民歌是陕南地区独特的文化瑰宝,承载着陕南人民的历史、情感和生活。汉中地处秦巴山间、汉江源头,具有悠久厚重的人文历史和秀美的生态,以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的镇巴民歌为代表的汉中地方文化在三秦大地焕发着崭新的生命力。
近年来,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我市围绕打造千亿级文旅产业集群,坚定文化自信、秉承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中央民族音乐普及推广中心在我市落地,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成功命名,市博物馆成功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圆满举办“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陕南民歌节暨第三届陕南民歌大赛等活动,《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喜获省“十艺节”群星奖,全市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蓬勃向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