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情“骞” 筑梦丝路

—— 写在丝路申遗十周年之际

2024年06月21日 深度 文章字数:4196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记者 李佩蓉 朱媛媛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今年是“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第十年。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贸易之路、对话之路、和平之路和发展之路,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成为了新时期中国与中亚各国和平对话、共同发展的新纽带。
  汉中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家乡,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十年来,天汉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平凡而细微的变化,在时间的酝酿中,演变成了推动时代前行的巨变与美好。这中间许多动人的故事、激动的瞬间、发光的面庞、难忘的记忆,都成为了汉中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步“走出去”的最好历史明证。



    丝绸之路全图

  

风雨无阻的守护
实现世界文化遗产的华丽转身


  眼下,城固县张骞纪念馆的石榴花开得正盛。一朵朵绽放在枝头的嫣红花朵,就像一团团火,一阵微风吹过,石榴花摇曳多姿,花香飘逸。
  石榴原产于中亚,2100多年前,汉使张骞自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开辟了横贯东西、连接亚欧的古丝绸之路,也将被称为“丝路御果”的石榴带回长安。
  《史记》记载,张骞“为大行而卒,冢在汉中”。汉中市城固县既是张骞的诞生地,也是其归葬之地。
  斗转星移,历史的洪流从未淹没闪亮的名字。

    世界文化遗产张骞墓。 朱媛媛 摄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张骞墓作为“丝绸之路”我省7个申遗点之一,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回忆起难忘的申遗路,原城固县张骞纪念馆馆长王亚萍至今依然感慨不已:“申遗初期,不少专家认为张骞墓文物遗存少,墓葬体量小,偏离丝绸之路主线太远,对其真实性和文化价值表示质疑,认为入选申遗名单机会不大。但我们觉得张骞墓的墓主是丝绸之路开辟者,承载着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如果它不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必定会是一种缺憾。”
  从2006开始,王亚萍和当时申遗办的其他成员加大了对张骞墓文献、地方志、图书、论文、民间传说、图片等资料的收集,先后整理出与张骞有关的遗址遗迹、民间传说、神话典故等实物以及文字资料300余万字,拍摄视频460多分钟,各类图纸文件近3万张,数据化存储总量达40GB。
  一段段回忆、一个个瞬间,在王亚萍那十余本缠满透明胶带、褪色发黄的工作笔记本上记录得清清楚楚。她说:“申遗工作刚开始的时候,内心是时刻期盼、苦苦等待的,越往后反倒越坦然了,因为我觉得不管申遗成功与否,作为文物工作者,我们都有责任做好这份工作。”
  最终,详实的档案资料消除了专家对张骞墓真实性和文化价值的质疑,也为张骞墓最终入选奠定了坚实基础。
  八年殷殷期盼,在2014年6月22日这一天圆梦。我市拥有了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和文化学者前来探访,张骞也迎来了再度走向世界的新征程。
  今年的端午小长假,恰逢第八个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10日,张骞纪念馆内游人如织。张骞墓前翠柏环绕,蝉鸣鸟叫。两馆展厅内一件件馆藏文物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诉说着城固悠久深厚的人文历史。展览廊上“保护传承利用——守护文化遗产 赓续人类文明”张骞墓申遗十周年成果展,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申遗成功后,社会各界对张骞墓保护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该馆遗产检测部主任杜丹妮告诉记者,张骞墓,既是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更是张骞精神、民族精神的寄托和象征。近些年,他们通过人防、技防加强张骞墓本体保护,持续围绕张骞、张骞墓、丝绸之路进行大量研究,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出版相关书籍刊物30余本。此外,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策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教、研学活动,引导全县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读张骞、学张骞、颂张骞、传张骞,培养当下的参与者和未来的引领者。
  如今,张骞纪念馆正积极谋划申报《馆藏拓片》的修复保护项目和博物馆文物数字存储中心建设项目,不断提升文物保护水平,达到行业高标准要求。计划至2030年,基本实现博物馆的现代化,形成与全省博物馆建设大发展、大繁荣格局相匹配的发展局面。同时,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馆际交流合作。通过文物外展、巡展的方式,扩大“张骞故里”厚重历史文化的影响力和“朋友圈”。
  

匠心独运的传承
让张骞精神浸润城市肌理


  “这么俏皮可爱的Q版张骞还是头一次看到!”从西安来张骞纪念馆参观的王女士,惊喜地看着印有卡通版张骞形象的笔记本、帆布包、手机壳。
  该馆2022年就开始结合西汉历史文化打造张骞IP形象。受邀承担张骞形象研发工作的乔乔说,他们在参考陕西各地出土的男性汉俑基础上,决定以传统水墨画配合近年来的国潮热来创作。同时,结合颜体和草书,设计出了“张骞”二字的书法logo。“最终定稿的人物形象有浓浓的中国风,他有着一对丹凤眼,身穿一身素雅的汉服,手持节杖。”他说,希望通过张骞IP形象,让年轻一代了解张骞,了解丝绸之路的故事。
  目前,一个个俏皮可爱、望之可亲的张骞IP形象被印在各类文创产品上,走向了大江南北。
  千年丝路,跨越古今。
  作为“丝绸之路”的人物代表,时至今日,张骞精神不断地被后人以各种形式诠释、丰富和升华。
  今年60岁的钟林强是一位传统剪纸爱好者,作为土生土长的城固人,他从小听张骞的故事长大。前两年,一个大胆的想法在钟林强脑海中迸发,他想用自己最擅长的剪纸将张骞的故事呈现出来。
  说干就干,他翻阅了许多资料,将心中的构思绘制在纸上,从服饰纹路到人物微表情,都一一画好。为了剪出茫茫流沙的线条感,他以圆形小孔表现沙粒。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他说:“孔径不仅小还得圆,孔与孔之间还得非常密,单片沙漠往往由上万个小孔构成,平均得剪两三天。”
  最终,从想法到落地,他用了2年时间,成功剪出了38幅张骞出使西域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张骞“漫从西域度流沙”的艰辛旅程。
  一个人影响一座城。
  千百年来,张骞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忠心为国的爱国精神、矢志不渝的顽强毅力、勇于进取的优秀品格和重信守义的人格魅力在天汉大地代代传颂。
  “张骞元素”更是融入了城市建设及经济发展各方面,张骞文化广场、张骞通西域群雕、博望大道等城市标志性建筑相继建成;张骞牌汉中仙毫、张骞礼酒、张骞丝绸等产品被先后打造;张骞文化研究会、张骞书画院、张骞文武学校等团体机构相继组建;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背景,中国邮政《张骞》特种邮票一经发布就被一抢而空……张骞精神早已浸润进这座城市的肌理中。
  今年是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十周年,在“一带一路”倡议变成全球重要的经济文化活动的大前提之下,传承张骞精神,进一步弘扬和发展张骞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陕西理工大学文化研究院教授、汉中市张骞文化研究会会长梁中效说:“古丝绸之路的开通,推动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张骞身上展现的担当精神、勇敢精神、使命精神、忠诚精神不仅为西汉王朝认识外部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开辟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新篇章。2100年后的今天,张骞精神也与汉中坚持‘绿色循环·汉风古韵’的战略定位不谋而合。”
  他建议,未来汉中要把张骞作为打造区域中心城市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文化标志,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借助张骞这个‘友好使者’形象,一路向西,走向世界。同时,要让张骞文化更深入地走进学校、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景区,激励青少年、企业家们学习张骞开拓进取的精神,克服盆地意识,勇于创新,把汉中建设得更美好。
  

继往开来的使命
从山水相隔到互联互通


  张骞一生两次出使西域,不仅有凿空之功,也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千年来,无数商贾、僧侣、旅人伴随着悠扬的驼铃声,穿越广袤荒凉的沙漠、走过飞沙走石的戈壁,往来于丝路之间,一次次奏响历史的华彩乐章。
  时光倏然而至21世纪。如今,汉中盛产的柑桔和茶叶也搭上了“一带一路”的快车。
  “我们城固种植柑桔已有2000多年历史。让小小柑桔卖得更远,获取更大收益,是世世代代桔农们的心愿。”城固胜强柑桔合作社理事长胡胜强从2011年开始拓展了柑桔出口业务。“我们合作社每年收购柑桔5000吨以上,其中出口3000余吨。”胡胜强说,口感好,品质佳的果子深受哈萨克斯坦当地群众的欢迎。
  2016年,他跟随货车来到霍尔果斯口岸,在当地的博物馆看到了张骞的塑像,了解到了更多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作为张骞的家乡人,深感骄傲的同时,更加激励着他干好手中的事业。
  从古丝绸之路到“新丝绸之路”,柑桔让中国与中亚地区的群众同尝一口酸甜。而在唐朝时期,茶叶就是古丝绸之路上的畅销品。
  2021年8月16日的清晨,产自西乡县的120吨绿茶被装上火车,从西安国际港站出发,运往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从那时起,汉中绿茶利用新的交通方式再次叩开中亚的大门。

    2024年4月16日,西乡县举行2024年西乡茶叶出口中亚仪式,60吨茶叶运往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 (资料图)

  这120吨绿茶由陕西秦巴汉徽茶业有限公司生产。“中国的绿茶以小叶种为主,味道鲜醇不苦涩,是中亚地区最受欢迎的茶叶之一。”总经理任华江说。
  3年过去,该公司已在乌兹别克斯坦成立了分公司和海外仓,共出口700余吨茶叶到“一带一路”沿线中亚五国及南北非等国,开创了陕茶批量规模出口的先河。
  由此,汉中茶叶走出了国门,截至2023年底,西乡县累计向乌兹别克斯坦、摩洛哥、菲律宾等国出口茶叶3100余吨,销售额达7200万元左右。
  汉中不沿边、不靠海,“走出去”通道不足,曾是制约汉中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国内国际“双循环”等新发展格局下,汉中抢抓历史机遇,高起点布局外向型产业,高能级打造开放平台,高效率拓展开放通道,外贸发展呈现连年攀升、高速发展之势。
  2022年8月4日,“汉西欧”中亚国际班列,满载着汉中制造一路高歌,驭风前行。这支“钢铁驼队”跨越山海,再次实现与中亚地区的“握手”。
  2023年11月,汉中褒河物流园公用型保税仓库和出口配送型监管仓库同时获得西安海关通过验收批复,正式投用。可满足内陆发展国际物流需求。
  2024年5月27日,由汉中物流发展集团负责承运的价值1800万元的塑料颗粒货物,通过中欧班列发往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这已是该集团今年以来承运的第9笔业务。
  ……
  开放,是城市繁荣发展的见证。“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进出口总值56.71亿元,年均增长18.5%。截至2023年,全市共有外贸企业107家,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汉中的贸易伙伴。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我市正积极统筹推进对外贸易促稳提质、开放平台扩能提级、通道枢纽拓展提速,打造秦巴区域外贸中心。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跨越山海的努力从未停止,正在新丝路上不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