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子

2024年06月25日 副刊 文章字数:1842 文章浏览数:

杨亚贵


  据说锯的发明者是鲁班大师。某日,鲁班上山劳作,不慎滑倒,随手一抓,手被一种边缘生有锐齿的草叶拉破。鲁班灵机一动,锯子诞生。
  到了当代,锯子从形制到动力再到用途,早已多样化,但锯割的原理则无一例外源自鲁班的传统锯。传统形制的锯子,由锯条、锯梁、锯拐、锯扭、索具和搅棒等组成。锯梁除具备支撑作用外,还有杠杆的功能,锯拐外端的绞绳用搅棒从中间旋转,杠杆作用下使锯片拉直抽紧。我初接触锯子的时候,父亲叮嘱,每日上工时拉紧锯条,收工务必使其松弛,否则遇到阴雨,木头湿胀干缩作用下,可能会锯梁撑断锯拐,或者锯拐折断锯梁。
  传统的锯子分大刀锯、解锯、头链锯、二链锯、榫头锯、刓锯和束弓锯。锯子形制大小相异,用途不同。大刀锯和头链锯用以伐木,解锯用以解板,但头链锯亦用于建筑制作和板材锯边,此三种锯,规格大,非两人协作不能使用。二链锯尺码上小一个号,断截椽檩,锯木板等,可以由单人使用。椽子檩条,置于柯杈木制成的三角架上,屈膝跷左脚踩压,右脚蹬实,有如二胡拉长弓般一锯一锯拉动,锯子的下口,锯末一锯一锯带出来,锯末坠落时一锯一个小扇面,并且,随着锯口加深,锯末拉出,原始的木香直钻鼻孔,十分受用,抵销掉身体的疲累,臂膀的酸痛。木味最佳,鼻息肺腑最受用的,属香樟木,遗憾的是,锯木多年,香樟难得一遇。倒是松椿榆槐,以至核桃杨柳之属,时常接触,气味各呈个性,绝不类同,这些木材,我凭锯木时锯末的气味,就能分辨出木材的种属,绝对。
  树木的质地有软硬之别,软木易锯而省力,锯末绵柔,状类雪花,硬木密实,锯末状类雪粒。经验丰富的木匠可以由锯末的气味,锯子拉动以及锯末搓捻的手感,识别出木头的类别近百种。像我这样的菜鸟木匠,也可以辨识出二十种木头类别。
  二人协作锯木,分上锯和下锯。操持上锯的多为经验丰富者,取站立姿势,掌控锯子抽拉时上抬下压和锯口左右的角度,相对省力,但责任重大。处下位者,常常是小徒弟或者年纪轻的人,多取蹲跪或者坐姿,上送下拉,仰着头,眼睛不离锯口和锯刃,出大力的同时,也得保持锯口不得偏离弹好的墨线。锯末总是随着一声嗞的下拉声,簌簌落满衣裤。如果遭遇刮风,下锯则歪脖偏头,尽量躲避,有时风无定向,锯末眯了眼睛,同样落有锯末细粉的脸,就皱成一张经了霜的苦瓜。口里不言,心上叫苦不迭。
  制作家具锯割榫头的锯子,叫榫头锯,长约60公分,比较小巧。另有一种锯子,形制和前几种一样,区别是锯条狭窄,叫作刓锯。使用时,锯路可以比较自由地走曲线。只是须得用力均匀,仿若人说话时心平气和,徐徐道来,忌使蛮力,以免折断锯条。
  我觉得好玩的是束弓锯。束弓的使用,不受角度的限制,可以随时360度转绕。一般用于精细的家具装饰物锯割云纹万字之类图案,选用的薄木板多以质地松软又不易变形的桐楸之类。束弓的使用,对力道要求更高于刓锯。我幼年时觉得好玩,多次偷偷摸摸捞束弓锯在手,都被父亲厉声喝止。
  锯的大小不同,锯出的锯末也大小有别。大锯锯牙粗,锯末也粗,榫头锯小,锯末则细。至于束弓锯,使用的频率比较低,锯末细如马尾面箩筛箩出的面粉,少到可以不计。几十年前的小学生冬天上学校,弄到锯末生火盆,就很难得,锯末以松木为佳,不易中途熄灭,而以小锯末最耐火。我因了父亲农闲时总是在家制作家具售卖,燃火盆总有用不完的锯末,与村上另外几位木匠的子女一样,引得别的同学羡慕。
  锯的齿刃用久了,必须用钢挫挫刷才能锋利。父亲刷锯,习惯截削一根镢把粗的木橛,砸橛进土,地面以上高约及膝,木橛顶端锯拉一道锯缝,放置需要刷的锯片进去,人坐小凳,持钢挫一齿一齿挨个儿刷过去,力道大小均匀,挫刷的挫数相同,并且只朝前挫,不得向后拉。整个锯刷完,还应分拨锯口,持刨片在手,以切口套住锯齿进行掰折。齿分三路,左右交替分拨,中路不动。挫好拨好的锯片,闭上一只眼睛,另一只眼从一端望过去,齿尖成三条直线,才算挫拨成功。这样,锯木时锯口宽,锯条窄,木头不会夹住锯条。
  木匠最头疼的是潮湿的柳木。湿柳木耐浸泡,不易腐朽,刀斧相加,也能自行闭合伤口。因而旧时常以榫卯连接粗壮的柳木作为木龙,用于河道和水井的底部,防止土石塌垮。对了,我们最常见的剁肉木墩,即为截出的柳木段。
  潮湿的柳木解板,锯刃不受人为制约,时常是你扭动锯拐想让它朝东,它偏朝西,你想让它朝西,它偏朝东,惹得小徒弟直想哭鼻子。唯一有效的方法,是勤刷锯,保持锯齿的锋利,解板时宜轻用巧力,忌讳急切之下蛮压蛮拉。
  倘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经验丰富的老木匠除松弛锯绳外,会以清油涂拭锯片,如此,可保锯片三五十年锃亮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