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采集乡村地名信息3875条,上图至腾讯、百度等地图平台的农家乐、采摘园等565条,命名更名乡村地名743条——

为乡村著名 促乡村知名

2024年06月27日 社会民生 文章字数:1186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记者 何淼 李弋戈


  地名,是乡村治理和群众生产生活离不开的基础信息。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通过规范命名、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优秀地名文化,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自“乡村著名行动”开展以来,我市全面梳理排查有地无名、多地重名、地名不规范等问题,加大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乡村道路街巷名称、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农业产业和公共服务等设施名称的命名力度。截至目前,全市采集乡村地名信息3875条,上图至腾讯、百度等地图平台的农家乐、采摘园等565条,命名更名乡村地名743条。
  

量身定制
为无名路命名


  “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特色的路名,不仅能反映乡村历史文化底蕴,也能展现乡村风貌和未来愿景。”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张鹏飞向记者介绍。
  在命名过程中,本着“名从主人”的原则,通过公开向社会征集名称,充分征求当地乡贤、群众意见,深入挖掘地名内在价值,让地名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摸得着的乡愁乡情。
  “莲池路”“韩信台路”……6月24日,城固县莲花街道办事处民政办主任雷平正对着辖区地图,对将要上报的地名信息做最后确认。
  “我们根据当地文化遗址、资源特色等特点,为24条无名路量身定制了新名字,目前还在审批阶段,审批结束就可以通过腾讯、百度等平台对这些路进行搜索定位。”雷平说。
  

地名凸显文化传统
为乡村旅游添彩


  在乡村著名行动中,有一些街路巷在挖掘当地独特地名文化故事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新的名字,为文旅项目增添文化含量。
  在勉县老道寺社区,一条修建于2007年、仅百米长的小路,由于通向村里的砖厂,被当地群众约定俗成唤作砖厂路。2014年,因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砖厂关闭,“砖厂路”这个名字成了过去式。
  从1998年起,该社区依托大唐贞观年间修建的顺天寺和牛郎织女天河相隔、鹊桥相会的神话传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占地300亩的天河度假村落户该社区,招引来了更多文旅投资项目。该社区每年“七夕”佳节举办天河爱情文化节的传统已坚持了20多年,各类民俗文化活动、礼仪风俗展演、美食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前来游玩体验。为了进一步宣传地方风土人情,助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砖厂路正式更名为天河东路。
  

地名上图
畅通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勉县最北端的村庄——张家河镇八庙村主要产业为乡村旅游、中药材种植和特色养殖。
  在该村电子商务服务站里,村民李先生正在将自家的干木耳打包,准备寄往外地。“未采集上图前,我们寄取快递,只能到距离八庙村12公里处的快递站点,十分不便。现在终于实现了在家门口寄取快递。”李先生说。
  该电子商务服务站负责人杨慧翻看销售记录后向记者细数了该站点采集上图带来的好处:“5月19日,八庙村电商服务站采集上图,平台当日审核通过。采集上图后,越来越多的商家及游客通过地图精准导航直达电商服务站,助推了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仅1个多月,站点实现了线上收益1.8万元、线下收益2800元。预计全年可实现线上收益近13万元,线下收益近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