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让看病更轻松

——南郑打造“便民、惠民、利民”智慧医保服务品牌

2024年06月27日 社会民生 文章字数:1048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李思敏


  南郑区将建设智慧医保作为建设高质量医保的重要内容,深化“互联网+”,强化信息支撑和数据赋能,打造“便民、惠民、利民”智慧医保服务品牌,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互联网+经办服务,打造便民医保。加强区、镇、村三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建设,22个镇办医保服务站全面建成通网,313个行政村医保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开通使用,下放18项政务服务事项和10项高频业务,构建群众身边的医保服务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区级医保经办大厅设立6个服务窗口,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经办服务;大厅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所有临柜业务当日一次办好率达100%。利用医保服务APP和微信小程序,推行医保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电话办。优化异地就医备案服务、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目前,10大类29项服务实现一网通办,网上办理率达99.7%。所有一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91家定点零售药店可通过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直接结算范畴涵盖门诊统筹(共济)、住院、特药使用等医保服务全场景,实现数据多走路、群众少跑腿。
  互联网+医药管理,打造惠民医保。推动医保码便捷就医购药,收集整理辖区内定点医药机构医保码就医购药全流程应用中的问题,对接医药机构优化改进。规范医保信息平台结算验证,开展医保电子凭证密码修改、重置,向35家医疗机构发放医保电子码免密支付流程宣传册60套,便于参保群众操作。组织辖区内重点药品连锁店负责人参加药店药品价格展示系统操作现场培训会,建立南郑药品价格监测展示工作群。借助国家医保智能监管平台,对辖区内定点零售药店进行实时监管和常态化价格监测,开展药品零售价格全覆盖检查和专项治理,6月份推出药品比价APP,方便群众比价购药,有效减轻群众就医购药负担。
  互联网+重点改革,打造利民医保。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按病种分值(DIP)付费,精神、康复类按床日付费和不具备按病种分值(DIP)付费的医疗机构按人头定额付费改革;推动失能护理精准服务,截至5月底,受理失能人员申请218人,上门评估161人,通过上门评估和市级专家综合鉴定,符合重度失能条件141人。下放慢特病审批备案权限,由乡镇卫生院负责受理申报,区人民医院负责备案登记,医保业务经办中心负责网上审批。简化申报资料,方便患者随时申报、随时办理。改进复审流程,将一年一审改为两年一审,并对13种长期慢性病执行网上简易复审程序。目前,该区办理慢特病门诊备案患者达14484人,2023年全年慢特病报销4476.71万元,合规费用报销比例达75%,最高报销金额达11.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