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人大:以高质量调研推动工作高质效
2024年07月02日 政治
文章字数:1660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李玉茂
调查研究是人大履行监督职责的前提和基础,发现问题是人大监督的关键一环,也是每位人大干部搞好工作的基本功和必修课。近年来,西乡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创新调研方式方法,通过优化人员结构、专题培训、委托调研、纵向联动、全面考察学习等方式,扩大调研覆盖面、延伸调研广度深度,撰写出有分量、有见地、有“含金量”的调研报告,为形成高质量的审议意见和督促有关部门落实整改打下坚实基础,提升了人大工作质效。
优化人员结构 提升调研能力
根据调研主题和实际需求,吸纳行业内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大代表、专业人士、基层代表,合理配置调研组成员,组建精干高效的调研专班。充分利用他们深厚的专业背景和身处基层的优势,采用集中调研和行业代表在本行业、本辖区分别调研等方式,获取更真实、更广泛的数据和信息。同时,每位参加调研的行业代表、专业人士、基层代表分别撰写调研子报告。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情况调研中,先后吸纳委托部分医疗行业代表和基层代表开展行业和辖区调研,实现部分镇医疗单位和村级卫生室调研全覆盖,获得详尽的第一手资料,并撰写调研情况报告5份。调研组在形成最终报告时认真吸纳子报告调研成果和意见建议,提升调研报告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主题一培训”夯实调研基础
坚持先培训后调研,提升调研能力和水平。首先邀请相关专业人士精心制作课件,就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进行专题辅导,为调研做足“功课”,提升调研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调研能力。通过专题培训,调研组成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确保调研中能够更加敏锐地察觉到政策法律法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进而提出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意见建议,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培训时要求被检查单位负责人、镇(街道)人大主席(工委主任)参加,督促相关单位对照政策法律法规开展自查自纠,立行立改。近几年来,西乡县人大常委会先后举办12场次法律法规专题辅导培训,调研时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调研工作质量。
依托代表平台 扩大调研广度
充分发挥全县83个代表联络站点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熟悉基层和所在行业的优势,在调研中,既听取“一府一委两院”和相关部门工作汇报,又听取广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意见。调研组将每次专题培训的相关资料、课件下发各镇人大,并通过镇人大分发各代表联络站组织代表进行学习,促进辖区人大代表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同时,委托辖区县镇人大代表充分利用代表联络站活动,走访群众和相关单位等方式开展辖区调研。调研组在镇、街道调研时,召集所在辖区县镇人大代表座谈交流,充分听取基层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在家庭教育促进法执行情况调研中,先后利用代表联络站点,组织法律学习15场次,参加学习的省市县镇四级人大代表300余人次,听取代表调研座谈会8场次。通过拓宽调研广度和深度,多层面、多渠道收集到更丰富、全面、翔实的信息,为形成有分析、有见地、有深度的调研报告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纵向联动 延伸调研触角
对一些与人民密切相关、群众普遍关心的卫生医疗教育等问题,加强与乡镇人大的沟通衔接,积极寻求共同点和切入点,与镇人大同步开展相关视察、检查、调研活动。通过上下联动、同步推进,发挥人大整体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在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法检查活动中,先后与8个乡镇人大同步开展此项工作。同时,加强和乡镇人大的信息共享,共收到镇人大检查报告8份,镇人大开展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建议,为县人大补充完善调研报告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数据支撑。通过纵向联动,协同行动,延伸了县人大调研的触觉,进一步提升了调研报告的精准性。
全面考察学习 提高调研质量
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解决方案才是调研的目的。调研中对发现的问题认真梳理,深入分析,共同寻求“破解之道”。在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法检查调研中,组织相关单位外出全面考察学习,吸收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做法。最终,总结提炼出可复制、可推广、操作性强、符合西乡实际的意见建议,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完善体制机制,堵塞漏洞,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