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新时代井然有序的幸福城市

2024年07月03日 要闻 文章字数:1224 文章浏览数:

本报评论员


  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城市,打造井然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在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全市城市管理工作会议召开,动员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做好城市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为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汉中新篇章提供坚实支撑。
  让群众住得稳、过得安、有奔头,关键要让城市建设“见物”更“见人”,把让群众生活更舒适这一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的血脉里、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颁布实施《电动车管理条例》、出台城市精细化管理《指南》、实施市政建设项目145个、增绿52.3万平方米、新增机动车停车位4585个……从“人民之城”的愿景,到“幸福之城”的构建,汉中正一步一个脚印朝着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奋勇前进,全力以赴构筑新时代井然有序的幸福城市。
  构筑新时代井然有序的幸福城市,就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要树立底线思维,在城市发展中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处理好城市治理内部各要素、各阶段、各环节的关系问题,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利用有限资源,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实现城市治理的合力最大化、效果最优化。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理念,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城市管理,在城市发展绩效考评中重视吸收人民的意见和评价,不断完善群众参与机制,加强社会面宣传教育引导,加强城市基层治理,使城市管理者既对上负责、又对下尽责,形成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城市治理的格局。
  构筑新时代井然有序的幸福城市,就要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要把城市规划放在首要位置,注重一致性、统筹性、协调性、权威性,积极贯彻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绿色建筑等新理念,确保项目建设有规划依据、重大设施布局有规划统领、重要空间利用有规划引导。要抓紧启动和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实施提升城市功能的配套工程、彰显城市品位的重点工程、改善人居环境的民生工程,切实满足群众教、医、住、养、行、就业等各方面的实际需求,提升市民生活质量。要找准城市定位,积极壮大城市经济,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加快形成一批功能丰富、特色鲜明、产销联动、业态聚集的产业集群,推动城市功能复合、产城融合、服务聚合。
  构筑新时代井然有序的幸福城市,要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要坚持全市“一盘棋”思想,整合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着力解决城市管理统筹不到位、权责不明晰等问题,构建上下联通、部门协同、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格局。要认真落实汉中城市精细化管理《指南》《考核细则》,进一步完善以城市规划建设、综合执法、市政设施、市容环卫为主体的管理服务评价体系,持续开展专项治理,严格规范文明执法,不断改善城市形象。要善于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模式、理念创新,努力实现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切实提升城市管理数字化、智慧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