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党建品牌 提升服务水平
——宁强县大安镇发挥“红色驿站”作用为群众办实事侧记
2024年07月04日 党建·理论
文章字数:1559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记者 李佩蓉 通讯员 赵炜
6月30日清晨,一曲悠扬的《南泥湾》从宁强县大安镇“红色驿站”的窗口飘出,一群老人脸上洋溢着笑容,沉醉地演奏着乐曲。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红色驿站”里上演。
闵书成是乐队里的扬琴演奏者,他说:“以前我们都是在露天的小广场排练,如今镇上给我们提供了固定的场所,排练不再受天气的限制,以后我们还要排练更多的乐曲哩!”
2023年,宁强县委组织部抓实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聚焦“一老一小”的现实需求,凝聚各方力量在大安镇精心打造了全县第一家党建赋能、一核多元“红色驿站”,同步组建党支部,党员36名。组建以来,大安镇“红色驿站”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服务民生、共治共建”工作法,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强化集镇管理、服务,近日,被省委组织部命名为“全省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品牌‘红色驿站’”。
党建引领,精准实施,党群服务矩阵显本色
大安镇“红色驿站”在打造之初就严格落实《汉中市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暖“新”服务联盟的通知》要求,在镇党委大力支持下,改造740平方米闲置场地,整合16个驻镇单位力量,聚焦“一老一小”现实需求,在“红色驿站”开设惠民食堂、爱心图书室、非遗羌绣、乡贤商会等8个多功能服务室。根据服务对象需求,在全镇范围内择优招录具有党建、法律、书法、舞蹈等特长专业党建指导员16名。按照“政府搭台、专业运营、公益服务”理念,在“红色驿站”孵化培育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常青讲堂”、老年民乐队、永旺乒乓球队、金牛茶道等10支社会组织。吸引5名快递小哥、货车司机、外卖送餐员、网络名人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到“红色驿站”报到,与党组织建立双向联系、双向管理的“双联双管”机制。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得到党员、群众认可,以优效“工作覆盖”不断推进提升有效“组织覆盖”。
党建赋能,服务民生,党群连心亮暖色
大安镇“红色驿站”依托“1+8”党建服务共建体,紧盯不同领域、不同职业群体的差异化需求,精准提供便民服务。针对行动不便老人,打造定点膳食、配送到户的“惠民食堂”,日均服务接待270多人次。聚焦外卖快递、网约司机开展“夏日清凉”“9元营养餐”活动,赠送奶茶、西瓜等爱心礼包1600余人次。配送“两荤两素一饭一汤”2900余次。与大安中心卫生院组建“医社联盟”,定期开展义诊义剪、健康讲座。与宁强三中、大安小学组建“校社联盟”,开展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赠送图书文具。组建“网格妈妈”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党员群众开展红色研学,学习本地革命先烈陈锦章烈士事迹。在“红色驿站”设立“移动办公桌”,为居民提供养老认证、惠民政策咨询、民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化解等服务。联合司法、金融单位开展法律咨询、矛盾协调、金融宣传等专项服务16次,切实解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困难,多角度织密服务网,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党建聚力,共治共建,服务品牌见底色
建立“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的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长效机制。由“红色驿站”牵头,形成“三张清单”。即:对社区和驻镇单位可提供的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形成“资源清单”;通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联席会议等形式,形成“项目清单”;明确项目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标准和时限要求,形成“任务清单”。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统筹解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需求和难题37件,实现以点带面、合面成片,连片成势。将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聘请3名热心公益、有奉献精神的快递员作为“社区基层治理观察员”,整合网格内人、事、物等基本信息,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难在格中解、情在网中结,让社区服务和居民需求无缝对接,鼓励引导新就业群体通过微信“随手拍”,争当信息收集员、政策宣传员、文明引导员、志愿服务员,充分发挥“熟门熟路”“一线探头”作用。今年以来,通过“随手拍”收集反馈办结具体问题1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