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景区边 吃上旅游饭

——探访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南郑区双龙村

2024年07月05日 要闻 文章字数:1048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记者 衡俊昌 何淼


  山青水碧,鸟飞虫鸣,尽管已是盛夏,但南郑区小南海镇双龙村的晚风里仍带着丝丝凉意。
  双龙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由于地处偏僻,远离城区,多年来发展受到制约,大量村民外出务工经商,留守的村民只能依靠种田维持生活。
  2019年,随着龙头山景区正式运营、汉通公路建成通车,纷至沓来的游客给山脚下的小村庄带来了人气和热度,双龙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借助景区的热度,我们确定了‘游玩龙头山,吃住在双龙’的发展思路,对村组道路进行了硬化亮化,打造了手绘墙画、墙绘村史等微景观16处。”双龙村党支部书记张海军告诉记者,该村党员干部还带头参与村庄清洁行动,通过村微信群、大喇叭、入户宣讲等方式,引导村民及时清理房前屋后的杂草杂物以及乱堆放的生产工具和建筑材料,切实推动全村人居环境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
  如今的双龙村,农家庭院干净整洁,乡村道路平整通畅。2023年,该村还被确定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
  绿水青山把“诗与远方”带到身边,也把好日子带到眼前。夏至过后,暑气渐盛,前往双龙村休闲纳凉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大路旁的农家乐里,创办人代祖阳和妻子正忙碌地为客人们准备着饭菜。他告诉记者,搭乘龙头山景区的“顺风车”,他开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然而一开始生意并不理想。“那时候村里环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很多游客下车观望一下,很快就离开了。现如今,村里一年一个样,环境好了,留下的游客更多了。最近我们家每天都能接待7、8桌游客,这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代祖阳说。
  截至目前,双龙村通过“书记项目”发展农家乐党员示范户2户,年营业额均达80万元;自建房改建农家乐8户,年营业额均达到50万元。
  “孩子要上小学了,我想在附近找个事做,既能顾上孩子,还能有点收入。”村院坝会上,村民郭大姐倾诉自己的苦恼。“村上有劳动服务队啊,你可以去龙头山景区做保洁,专车接送,当天就回,家里家外两不误,你明早来村委会我带你去申请。”面对村民的难题,村干部立马给出回应。
  借助龙头山景区旅游东风,该村组建了劳动服务队,每日“一站式”向景区输送就业村民50余人,前往景区从事保洁、安保、向导等工作,有效实现了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环境美了,村民富了,村民的观念也随之改变,更加注重乡风文明。茶余饭后大家聚在一起谈论的话题不再是家长里短,而是如何借助家门口的好资源发家致富。
  谈及下一步发展,张海军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将继续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努力将双龙村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村美景美人美’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