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过暑假 安全不放假
——我市多举措筑牢中小学生防溺水屏障
2024年07月11日 社会民生
文章字数:1276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记者 曹娜 见习记者 高思懿
启动沿汉江巡逻值守行动、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举办学生溺水急救知识培训……暑假开启,中小学生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我市凝聚各方力量、多措并举,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格局,筑牢中小学生防溺水屏障。
启动沿汉江巡逻值守行动
市应急管理局提前安排部署,汉中市曙光救援队迅速响应,启动了为期2个半月的沿汉江巡逻值守行动。
7月8日,在沿汉江巡逻值守行动中,记者看到,汉中市曙光救援队队员们身着专业救援服,携带救援设备,沿着汉江两岸展开细致入微的巡逻,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在巡逻值守现场,队员们还积极向群众教授心肺复苏、包扎及常用的伤情处理等急救技能。
“巡查过程中,一旦察觉有人靠近危险区域,我们会立刻上前进行安全提示,讲解潜在风险,引导他们远离危险。同时,我们还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解说等多种形式,向群众特别是中小学生普及防溺水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该救援队秘书长赵大荣介绍。
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进校园
“做好防溺水安全教育意义重大,引导青少年从心理上和行动上筑起防溺水安全教育的坚固屏障,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进校园势在必行。”汉中红十字天瀚救援队讲师冯杨告诉记者,为了让防溺水安全知识入脑入心,各学校都开展了一系列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防溺水的重要性及基本急救知识,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预防溺水事故发生。

“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先检查口腔并清理口腔异物,紧接着5次人工呼吸,然后按照每30次按压、2次人工呼吸的操作办法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溺水者苏醒或是救护人员到达现场方可停止。”7月5日,在汉中市滨江实验中学室内游泳池,冯杨引导学生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并邀请学生上台体验急救过程。
在宣讲过程中,汉中红十字天瀚救援队讲师们通过讲解典型案例、播放防溺水视频、培训急救知识、开展互动体验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进来,在轻松愉快的活动环节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应急处置自救能力。
家校共筑防溺水安全防线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夏季是溺水事故高发季。只有远离危险水域,牢记防溺水知识,才能避免溺水,让平安常伴左右……”7月9日,北关教育集团青龙观小学向家长发放了640份致家长的一封信,呼吁家长增强防溺水安全意识,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
“预防溺水,警钟长鸣。生命只有一次,谨防溺水不是老生常谈,而是需要时刻拉紧的安全线。”该小学安保主任苗青告诉记者,防溺水的关键时间在于放学后和假期。为达成家校共携手、打通防溺水“最后一米”目标,暑假前,学校采取线上或线下方式,通过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召开防溺水专题家长会等,列举发生在身边的未成年人溺亡真实案例,讲述溺水事故给家庭、社会带来的痛苦和危害,反复强调学生必须清楚的“六不两会”、溺水时的自救自护以及救护他人的知识,增强家长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通过班级群、家校平台等定期与家长沟通联系,对家长提出具体细致的要求,提醒家长对孩子的行踪要做到“四知”,切实担负起监护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