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杂物间 楼道变整洁
——西乡县沙河镇提升安置点人居环境小记
2024年07月11日 社会民生
文章字数:837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谢阳 李鹏
“别看每间杂物间2至3平方米,面积虽然不大,但确实有实实在在的大用处。这两天,大家都把柴禾、背篓等物品从楼道搬进了杂物间,放东西方便又安全,安置点环境也好了。”7月3日,西乡县沙河镇青龙嘴村移民搬迁安置点群众石光平出门时,看着自家楼下新建成的杂物间,称赞道。
之前,该安置点部分群众为图方便,把日常用的柴禾、杂物等随意堆放在楼道等场所,既不美观,更存在火灾隐患。
该村党支部书记金柱曾劝说群众不要乱放杂物,可群众大多只是嘴上答应、不见行动。
“这可不行,这问题必须解决。”金柱和村两委干部开始研究解决对策。
“在安置点给群众修个柴棚吧。”“想法挺好,就是花销可不小,钱从哪里来呢?”“安置点住户多,修不修意见还不一定能统一呢。”……
商讨中,大家各抒己见,不一会儿工夫,金柱的笔记本上就罗列了十几条意见建议。经过集中讨论分析后,金柱心中有了想法。
“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可以利用安置点旁边的空地修建一整排杂物间,把村里闲置多年的砖瓦利用起来,由村集体牵头建设。待杂物间建成后,可以低价出租给群众使用,产权仍属村集体。如此一来,可以实现群众与村集体互利双赢。”金柱的这一提议,得到村两委干部一致同意。随后,金柱与村两委干部逐户上门听取建议、收集意见。不到一天,他们遍访了安置点群众,最终修建杂物间的这个决定顺利通过。施工开始后,不少安置点群众一有空,就会自发前去帮忙。
“修建了24间杂物间,保证每户都能有1间。最近杂物间都装上了不锈钢门,内外墙也粉刷完毕,已经全部投用,群众对这些杂物间很满意。”金柱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该镇聚焦和美乡村建设,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在各村(社区)因地制宜开展安置点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的示范点,总结出“微改造、精提升、多用心、少花钱”的经验,有效改善辖区整体环境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截至目前,该镇15个村(社区)先后投入100余万元,新建杂物间70余间、搭建柴棚3000余平方米,增色补绿、美化庭院7000余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