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甜
2024年07月12日 小作家
文章字数:1370
文章浏览数:
汉中市西高新初级中学八年级A4班 黄慧馨 指导教师 张璋
熙熙攘攘,有一种甜,不涩,不腻,无声,无息,温柔至极。
——题记
旧时舌尖上品尝的一颗水果糖,浩渺沙漠中罕见的一汪清泉,人生百态里鲜有的一次巨大成功。毫无疑问都给人带来一种美妙的滋味——甘甜。
然而,人世间还有这样一种甜,温润如玉,平缓悠远,令人回味,是一种由内而外逐渐一层层透出来的甜味。
是这个学期刚开始的事情,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周末,一家子去往父亲的办公室,不过是周末很平常的活动,一向如此。
依旧是照例打开身后背包,在桌前坐下来,抽出一支笔写作业。或许又会是平常的一天。
时间不知不觉来到了下午,作业已经完成了,作业本安安静静地躺在桌上,白纸被午后的阳光染上一丝金色。
下午,可能是看我一副无聊的样子,父亲提议让我到爷爷那里去,写写毛笔字,体验体验书法韵味。
走进熟悉的房间,嗅到一股墨水味。“爷爷,我来看看,来写会儿字。”听到这话爷爷当然是高兴地,赶忙走到桌前腾出一块空间,顷刻间我的面前就摆上了几乎没怎么动过的物件:笔架、砚台、毛笔、墨水,还有一张空白的宣纸。
缸里的墨色被吹开一层层涟漪,坐在桌前,手握一杆毛笔,油然生出一种别样的感觉。
爷爷简单地讲解了一下这些物件的用法,接着拿出一本字帖摆在旁边让我临帖。我试探着拿起笔在墨水里蘸了蘸,在砚台的边缘刮掉多余的墨,不过有一个问题——我不知道写字需要多少墨水,也不知道要刮到怎样的状态才能开始写字,于是就一下又一下地刮着,好容易觉着应该差不多,在纸上试了一下——墨干了。不死心的我又试,不出所料的——墨水太多了,还没开始就留下几个大斑点。这时候才想起来去问,爷爷走过来拿起笔,在墨水里蘸几下“看,就像这样子,笔拿在手上,墨水不会滴下来就可以了。”从爷爷手里接过毛笔,一边应着自己记下了,一边看着字帖依葫芦画瓢在纸上写写画画。
笔锋划过的地方被染上了墨色,白纸黑字,写满一张纸,油然而生出一股自豪感——虽然说写出来的字并不好看,和字帖上的字可以说是毫无可比性,不过——好歹是自己写的,丑点没什么关系的。
独自欣赏了一会儿,又从一旁拿出纸来,上一次的字迹实在不敢恭维,再来一次,兴许会写得更好一些?手握一杆笔,眼睛盯着一个字看上一会儿,笔尖点上白纸,又开始新一轮的练习。
这回显然和刚才的感觉不同了,刚刚才写过的东西重新开始,莫名有一种亲切感,很熟悉,但又不一样,笔势似乎更犀利一些,也学会了怎样崭露锋芒,和刚才相比是要好上几倍不止。
如此往复三次,抬起头活动颈椎,目光不经意一瞥,一个小时就过去了。时间过得还挺快,几张白纸的功夫就溜掉了。
打量着眼前写满字的宣纸,又拿起手边摆放的字帖,第一次觉得汉字竟然有这样的魅力。纸张上淡淡的墨香似乎还潜藏着一股甜味。是一种穿越古今,沁人心脾的那种淡淡的甜味。
爷爷推门走进来,坐在我身边,两人一同品析我留在纸张上的字。爷爷向我娓娓讲述,书法艺术传承千年,是华夏历史上厚重的一笔,浓墨重彩,散着一股幽香。
一个惬意的午后啊。此后,每周一次的书法体验成了雷打不动的“必修课”。
有一种甜,不同于成功的喜,不同于清泉的甘,只是一种浅浅的甜,很有层次,很让人回味,名曰传承。
编辑点评:小作者用闲闲的笔调叙写了自己跟爷爷临帖习字、传承书法艺术体会到的一种甘甜。文章立意新颖,从写字是打发无聊时光到成为必修课,转变过程合乎情理,也写出了书法的美感和魅力,读来颇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