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心护家园

——直击留坝县玉皇庙镇干群协力抗洪救灾一线

2024年07月19日 要闻 文章字数:1856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张萌 高文亚


  7月16日至17日,留坝县遭遇入汛以来最强降雨,加之上游洪峰过境,褒河流域河水暴涨,作为本次受灾最严重的玉皇庙镇,道路垮塌、通信中断、山体滑坡……
  面对严峻形势,玉皇庙镇迅速启动防汛应急预案,镇村党员干部下沉一线,以“迅”应“汛”,第一时间对处于低洼地带、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近的群众紧急转移安置。群众也积极响应号召,不等不靠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上演着一幕幕感人的画面。
  目前,已紧急转移撤离群众143户397人,因预防在前、撤离在先,无人员伤亡报告。
  

“一个也不能少”


  在玉皇庙镇狮子坝片区,一条西坪路连接着下西河、白庙子、关房子三个村。7月17日凌晨,凶猛的洪水冲毁了道路和桥梁,三个村428户1254名群众被困。
  “迅速转移群众!”玉皇庙镇党委书记曾中原下达指令,镇村两级干部立即行动,冒着大雨挨家挨户通知群众转移,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消息传来,基础设施破坏较为严重,但人员安全转移。听到这个消息,曾中原稍微松了口气。
  “曾书记!通讯中断,关房子沙场19名外地务工工人失联,怎么办?”
  “一个也不能少,我去找。”17日早晨8点,曾中原驾车绕行江西营-坪坎高速,准备从与关房子村相交的高速公路排洪渠到达受灾地点。当天大雨如注,一路上不断有洪水夹杂着树枝、石块顺着排洪渠而下,曾中原手拿树枝做的拐杖,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前进,经过40多分钟的跋涉终于在沙场不远处的高地上找到了19名工人。
  看着工人们安然无恙,曾中原悬着的心终于落下。如何保障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成为工作重心。从村口出发,到最里面的受灾村组,一共有15公里,但道路损毁,人和车无法到达受灾点。于是,曾中原再次带着应急物资来到高速排洪渠,与镇村干部人拉肩扛,将米、油、肉、菜、饮用水等生活物资送到三个村的安置点。
  7月18日,水势已退,这两天曾中原几乎没合眼。
  

“我不后悔,还是人重要”


  “赶快起床!发大水了!”17日凌晨一点,玉皇庙镇关房子村村委会副主任李文彤,冒着大雨,淌过小腿深的洪水,挨家挨户敲门,扯着嗓子大喊,16户70余名村民根据李文彤的引导,用了半小时时间,安全转移到安置点。
  “还是第一次见这么大的洪水。”李文彤感慨,这次洪水之大,超出了想象。
  自16日晚,李文彤看着一直上涨的河水,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他保持了一丝警觉。一小时后,李文彤便收到了紧急转移通知。
  不作他想,李文彤立马出门通知村民转移。这是跟洪水比速度的时候,李文彤心里着急:“我们一组地势低,又在汇水湾,等洪峰过境,洪水很容易涨上来!”在他的催促下,大部分村民安全到了安置点。
  看着空空的街道,李文彤准备回家把车开走,以免新车被水冲泡。就在这时,他忽然想起在安置点没有看见两位独居老人。“刚想起来的时候,什么顾不上了,就想着去老人家里看看他们安全没有。”李文彤说。
  于是,他便叫了几个村里人到老人家中查看情况,果然因门窗出现了问题,两人被困屋内。看着水一点点上涨,李文彤便与同村人一起将窗户拆开,成功将老人救出,安全转移。
  待到安全将老人们送到安置点后。李文彤才想起,自家的车还在院里,便想回家“救”车,但他的举动被村民拦了下来:“车重要,还是人重要,等水退了,我们一起找车!”
  洪水退却后,李文彤回家,看着被洪水冲到河道边上的新车,又看着村民群里16户70余人都安全回家的信息,他说:“我不后悔,还是人重要。”
  

“我们来帮忙”


  18日上午11时许,洪水退去,天空放晴,笔者抵达玉皇庙镇关房子村一组张家院发现,到处都是被洪水损坏的农田和房屋,村民的墙上还残留着洪水退去的痕迹。
  村民杨建厉在17号下午洪水退去后便回到了家里,看见院子里厚厚的淤泥,打开家门,衣柜、洗衣机、冰箱交错陷在泥中,墙壁上还挂着淤泥,洪水的痕迹已经漫到了茶几的高度,这里已经看不出曾是个温馨的家。
  看着满屋狼藉,一种无力感顿时上涌到杨建厉的心田:“沙发、床、被子都被洪水泡了,屋子里、墙上全是淤泥,要怎么收拾。”
  “我们来帮忙。”正是杨建厉无从下手之际,院子里来了几个同村的人,在得知洪水退却后,便自发组织起来,互帮互助收拾屋子,重建家园。“怕铲子不够用,我拿了铲子!”
  “我把家里的小货车开来了,把淤泥运出去!”
  ……
  在邻居的一言一语中,杨建厉重拾信心,拿着扫把与邻居一起铲淤泥、打扫屋子。
  “虽然房子进了水,但好在人都没事,现在洪水退了,我们就一点一点打扫屋子,东西没了就没了,只要人活着,什么都有了!”杨建厉看着一点点消失的淤泥,信心十足。
  据悉,截至7月18日,此次洪水造成玉皇庙镇直接经济损失达9000万元以上。目前,抗灾自救工作正有序进行,农村道路、电力、通讯、自来水抢通工作逐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