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尼拉姆和汉中的不解之缘

2024年07月19日 家庭 文章字数:1671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记者 李扬


  “留在汉中,那是托了援藏政策的福,才让我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藏族青年曲尼拉姆近年来常说的一句话。
  2017年,毕业于南昌工学院的曲尼拉姆回到阿里地区医疗保障局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了就业援藏政策。“学习书本知识很重要,但也要实地走出去,开阔一下眼界。”曲尼拉姆说。
  2019年,她通过陕西就业援藏政策来到汉中市黄金工业管理局工作。作为全市工信系统唯一的阿里籍藏族女大学生,不管是语言上,还是工作、饮食,对她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
  初来乍到的她,对汉中的生活又期待又害怕。为了让她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单位给了她很多学习培训的机会。“组织上多次安排她前往西安等地和市委党校参加学习。”市黄金工业管理局同事马斐然说,经过几年时间的历练,现在很多工作她都能独当一面。
  在汉中工作生活了几年,曲尼拉姆也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而真正让她下定决心选择留下来,是因为一个人。
  2022年,曲尼拉姆主动申请前往略阳县支援抗疫,机缘巧合下,她结识了当地的汉族小伙罗光旭,两人初见互生好感,曲尼拉姆被小伙的热情和幽默所吸引,小伙也对曲尼拉姆的善良和才艺心生好感,两人都认定是彼此要找的人,看对眼后,迅速坠入爱河。
  当曲尼拉姆有所担忧地把这段跨省情缘告诉父亲后,没想到远在西藏阿里地区的父亲十分支持他们的恋情。“我5岁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是父亲一手把我们四个子女带大的,说实话我内心很舍不得我的父亲,总想工作离家近一些,一直能够陪伴在他老人家的身边。但当家人知道我跟老公处对象的时候,都很支持我、鼓励我。”
  2023年,在略阳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家里隆重地为他们举行了藏汉结合的婚礼。结婚后,夫妻恩爱、携手奋斗,家庭十分和睦。没过多久,他们的孩子也出生了。曲尼拉姆给孩子起了藏汉两个名字,汉名叫罗芮萱,藏名叫白玛卓嘎,希望她以后善良、聪慧。

曲尼拉姆一家三口幸福合影。 受访者供图

  刚出生的孩子需要母亲细心照看。为了给曲尼拉姆一个私密环境来哺育孩子,市黄金工业管理局专门安排一间空房间供她方便。
  “老板,来碗面皮菜豆腐,不要辣椒。”自从曲尼拉姆来汉中以后,饮食习惯也入乡随俗了,现在的她成了地地道道的汉中人。除面皮外,她还很喜欢肉夹馍、菜豆腐、浆水面等小吃。当然,作为藏族人,她还是会在每个周末的清晨,在家做一碗糌粑吃。
  曲尼拉姆在汉中工作,而罗光旭却在她的家乡阿里打拼,开了一家饭店,两人都在为对方家乡努力付出。“我想等孩子长大以后,她也会是个熟悉藏族文化的汉中人,也会为有我们这样的父母而感到骄傲。”
  汉中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海拔很低,城市建设得很漂亮。来到这里后,脸上的晒斑都淡了很多,皮肤也细腻了不少。曲尼拉姆笑着说,将来等我有机会,我一定会把父亲接到这里生活,来看看汉中的山山水水,感受这边的生活气息。
  江边散步、喝茶闲聊、逛街购物……是曲尼拉姆在工作之余和朋友的主要消遣活动。“她是一个心地善良、待人真诚热情的好姑娘,跟她相处心里特别踏实。”朋友杨晶这样评价她。
  随着对汉中这个城市愈加了解,曲尼拉姆对这里的文化也愈加感兴趣。
  “网上说,汉中是汉人老家,汉文化的起源地……”
  “历史上,刘邦在汉中建立了汉王朝……”
  “褒河栈道也在这里……”
  为了一探究竟汉文化的魅力,曲尼拉姆五年时间里去过古汉台、拜将坛、兴汉胜境……凡是汉中的名胜古迹,她几乎转了个遍。
  她时而感叹古色古香又磅礴大气的亭台楼阁,时而隔着玻璃用指腹轻轻摩挲着里面的文物,时而看到新奇好玩的物件止不住地拍照。“如果没来到汉中,我可能这辈子都感受不到这样的文化。”曲尼拉姆感慨道。
  朋友的关心、家人的陪伴、闲适的生活,让曲尼拉姆在五年时间里彻底爱上了这里,真正感受到了藏汉一家亲的温暖。
  “所以我经常鼓励藏区的朋友,特别是年轻人,有机会要到藏区之外去看看,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也希望他们有机会,到汉中来工作和生活,感受不一样的地貌风情、人文历史。”
  此刻,汉藏文化得到了具象化融合。格桑花谢了又开,从1994年全国对口支援西藏政策以来,30年援藏不停歇。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像曲尼拉姆一样的藏族青年来汉中乐业安居,书写着藏汉一家亲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