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不唱不开怀

——镇巴民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洪涛自述

2024年07月19日 汉风古韵 文章字数:1417 文章浏览数:

  镇巴民歌是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十多年来,镇巴民歌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关注,镇巴民歌一代代的传承人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从小就听山歌、对山歌,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我爱上了镇巴民歌,上学期间音乐老师教的每一个音乐符号都牢牢地记在了心里。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燃料。我热爱镇巴民歌爱到骨子里,我的梦想就是希望镇巴民歌能被更多的人了解和传唱,所以从1996年开始到现在,我一直不停地搜集、采录、整理原生态镇巴民歌,目前已收录了各种民歌6000余首,其中73首收在2023年出版的《镇巴民歌曲谱卷》中。
  作为镇巴民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镇巴民歌自然是我义不容辞的使命。2014年镇巴县提出了镇巴民歌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景区、进企业。我先后在镇巴县泾洋小学、小洋小学、城关小学等学校组建民歌社团,吸纳喜欢演唱的学生,每周利用课后时间给他们教唱,每两节课教唱一首,先后为他们教唱镇巴民歌30余首。这些学生演唱镇巴民歌已经成为学校艺术节的必备节目。为了使镇巴民歌能够得到良好的传承,我还坚持每一个月开展一次非遗文化进基层活动,先后走进镇巴各个村镇学校,为在校学生教唱镇巴民歌。
  教唱镇巴民歌必须要扎扎实实、身体力行,因此我招收了15名徒弟,定期为他们授课,每周一至二节,从发声到演唱到表演进行细致教学,让他们能尽快去传承传播。我每年会带领徒弟们在景区进行60余场次的演出,并与现场观众互动,带领他们学唱镇巴民歌。截至目前,我先后参与非遗进企业、进机关150余场次,教唱镇巴民歌30余首,受众4500余人次,每年参加文化惠民演出120余场次,所到之处都会尽力宣讲镇巴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在传承与发展中,我汲取传统民歌养分,不断创新,积极服务社会,丰富镇巴民歌的生命力。我先后改编创作了陕南民歌《打仙桃》《郎给姐拜年》《山歌不唱不开怀》等优秀作品,创作了渔鼓表演唱《勤俭节约传家宝》《扬帆起航新征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2023年创作了《茶乡镇巴》《抢银水》《镇巴谣》三首陕南民歌作品。
  我深知镇巴民歌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全方位的推广,所以不放过任何宣传镇巴民歌的机会。2016年我在西安音乐学院学术报告厅举办了《镇巴民歌的魅力与特色》专题讲座,得到了著名音乐学者乔建中教授好评。后受乔建中教授邀请,为他的60多名研究生再一次进行同主题讲座,并为他们教唱了三首镇巴民歌。2022年陕西理工大学艺术系开展镇巴民歌进高校活动,我为该院师生讲授《镇巴民歌魅力与特色专题讲座》,并为他们教唱了5首镇巴民歌。2023为汉中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师生们讲授《镇巴民歌魅力与特色》专题讲座,并为该院1000名师生教唱了两首镇巴民歌。
  我还积极参与省市举办的各种活动来扩大镇巴民歌的宣传力度和知名度。连续四年参加汉中市文化馆举办的“非遗闹古镇 欢乐过元宵”活动,在节会上演唱、推介镇巴民歌。2021年参加“旅居在汉中暨旅游发展大会”,演唱了《竹林歌》。2023年2月参加在榆林举办的中国非遗保护年会,演唱《郎给姐拜年》,9月参加了在成都举办的“天府音韵”民族音乐精品惠民展演,演唱了自己改编的陕南民歌《打仙桃》。10月参加第三十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展示镇巴民歌的魅力。
  我深深知道:历史是逝去的无法改变的昨天,传统文化是生于人类之始并可进化永生的。作为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更应该走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队伍的前列,挖掘其精髓,并取其精华,主动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