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市容环境 完善基础设施 优化城市布局

我市倾力巩固提升井然有序城市建设管理

2024年07月24日 综合 文章字数:1680 文章浏览数:

 
    我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这是市中心城区一角。    本报记者 任悦 摄

  本报讯(记者 崔慧芬 实习生 周惠)7月23日,全市“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努力建设生态城市”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在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市城管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局联合发布我市一年来巩固提升井然有序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成果。
  一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奋力加快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聚焦常态长效保持“井然有序”目标,制定出台《汉中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指南(暂行)》《汉中市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细则》和《城管执法案件办理程序规定》等制度文件,深入开展“城管进社区、服务面对面”活动,建立社区城管工作室47个,探索搭建“汉中e同管”平台,畅通群众参与管理渠道。
  深入整治市容环境。开展联合执法示范活动57次,全面落实共享单车顺序号牌、车辆编码、车架号码“三码合一”;累计拆除违法建筑1.8万平方米、违规户外广告7500余处;整治各类出店经营、占道经营约5.2万余起;打造人民路、北大街、将坛西路等精细化管理示范街7条。
  完善基础设施供给。新建燃气管网108公里、改造燃气管网689公里;长林、石门供水厂单厂日供水能力均达到10万吨以上,全市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污泥无害化处理率分别均稳定在95%、99%以上;中心城区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度分别达到93%和90%;中心城区新建口袋公园13个,新增绿地52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8平方米以上;全市11个县区均创建成为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城市)5个,省级生态园林县城2个。
  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检查督导企业和用户15964家,整治燃气安全隐患6414个,排查燃气管道“带病运行”问题483处、完成整改471处,其余全部严格落实管控措施;筛查市政基础设施12330处,治理安全隐患426个,清理排水管渠431公里,整治易涝隐患104处,有效应对多轮极端降雨天气,城市运行总体安全平稳。
  一年来,我市坚持以补短板强基础为重点,先后打通了江南东路延伸段、古渡路中段等30条断头路,改造人行道、背街小巷47条,中心城区“三环两纵两横”主次干道路网体系得到极大完善。新增雨水管网约91公里、污水管网约166公里,排水管网总长度达1687公里。紧盯中心城区21处城市道路易涝积水点,及时制定“一点一策”整治方案,谋划实施劳动西路、大河坎西段及烟厂门口等城市排水防涝项目57个,积极争取11个增发国债项目补助资金4.23亿元,有效保障了整治项目的顺利推进。 
  坚持以办实事惠民生为目标,实施(含正在实施)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815个4509栋楼,惠及13.86万户约35.6万城镇居民。汉台区的汤房、莲湖、南关和南郑区的中所营4个社区纳入全省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全省19个),汤房社区试点经验做法在全省被复制推广。
  坚持以规范化标准化为引领,建立落实“四清一责任”机制和“开工、在建、验收、备案”4个清单,强化专家咨询措施运用,推进新建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面积分别达166.89万平方米、59.66万平方米,分别占新开工面积100%、34%。去年以来,全市创建省级文明工地16个、市级文明工地133个、市级优质工程“天汉杯”9项,华汉新世纪商城建设项目获得国家建筑行业工程质量“鲁班奖”荣誉。
  一年来,我市着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在《汉中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中,将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等空间规划系统融合,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多规合一”规划体系。严格规划管控,加强城市色彩线、水岸线、山脊线、天际线管控营造,严格限制高强度、高密度开发建设。制定《汉中市居住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实施意见》等,推进不同层级生活圈建设,满足周边居民“一站式、多元化”需求。加强项目批后监管,中心城区巡查发现违法建设行为24起。持续探索创新,初步制定《市级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目录》,积极开展中心城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水系和绿地等专项规划编制。目前,滨江新区多个项目正按照“第四代建筑”标准开展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多绿色住宅产品,满足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