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这些防溺水安全知识须牢记
2024年07月29日 家庭
文章字数:1124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记者 李扬
7月25日,是世界预防溺水日。当前正值戏水消暑的好时节,也是溺水事件的易发期、高发期。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每年因溺水死亡的人数约5.7万人,其中少年儿童溺亡占到56%,溺水已成为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杀手”。每个溺水事故的发生,都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伤害和无法弥补的损失。那么如何预防溺水?一旦溺水又该采取哪些自救、他救措施?
不贸然下水 做好安全准备
有句俗语:“欺山莫欺水。”看似平静的江河湖海边,其实可能潜藏着各种危险,且水深以及水底情况不明,溺水往往会发生在这些地方。
高温酷暑天气,儿童溺水风险骤增,务必时刻绷紧防溺水安全这根弦。首先不要前往不熟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可以选择正规的游泳场和水上乐园,并保证有救生员,小学生需要在家长或者老师的陪同下,方可下水。
下水游泳前,应做5~10分钟全身肌肉拉伸,一边下水一边将身体打湿,以使身体适应入水前后的温差变化,防止肌肉痉挛的发生。同时,游泳时间也不宜过长,防止因体力消耗过大引起肌肉痉挛。游泳前和上岸休息时,应适当饮用含盐饮料,及时补充体内水分和电解质。
掌握“教科书式”自救方法
溺亡事故一旦发生就是人间悲剧,亲人的眼泪换不回宝贵的生命。人人都应珍惜生命,防范溺水,远离危险水域。
对于溺水者而言,在发生溺水时,人们通常会很慌张,甚至盲目挣扎,这样反而会降低生存的概率。如果发生了溺水,最重要的就是先学着让自己冷静下来。
身边有漂浮物一定要抓紧,可以借力浮出水面。周围有人应立即呼救。如果周围无人,尽可能放松全身,尝试采取仰泳位,将头部后仰,让口鼻可以露出水面呼吸,双手和双腿有规律地划水,不要惊慌,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在水中发生肌肉痉挛时,不要过于慌乱,让自己冷静下来。周围有人应第一时间向周围人说明自己腿抽筋的情况,尽快游到岸边。如果周围无人或已经无法动弹,可以调整为仰泳姿势,用手将抽筋那条腿的脚趾用力向脚背侧掰,待痉挛缓解后,再慢慢游回岸边。如被水下物体(如水草)缠住,避免乱蹬,以免水草越缠越紧。如果周围有人,要向他们求助;如果周围没有人,可先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慢慢解开或扯断水草,并尽快离开水域。
科学施救溺水者
遇到溺水者,首先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安全,避免盲目施救导致自己也陷入危险。
对于施救者而言,碰到有人溺水,第一时间要大声呼叫,同时拨打110报警,充分利用身边的施救器材和物资(救生圈、救生衣、绳索、漂浮物等)抛向溺水者,切勿直接跳下水或手拉手施救,避免造成连环溺水的悲剧。
溺水者被救上岸后,要立刻判断其生命体征,可用力拍打溺水者的肩膀并大声呼喊,如溺水者还有呼吸且意识清醒,可以给他盖上毛巾保暖,湿漉漉的外套会带走身体热能,并观察是否有其他不适,再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